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赵佶听了,心慌得不行:“叛军兵力极盛,如何能战!?”
之前十万大军都一朝丧尽了!
现在朝廷还能调来比之更加精锐的军队吗?
北方边军倒是精锐,可现在如何调动得了?
除非不管辽、金、西夏的威胁......
赵佶神情微怔,忽而闪过了一个念头:能否与之议和结盟,借兵镇压叛乱?(
思及此处,便把想法说出,大殿顿时哗然,群臣都震惊地看着赵佶......
不是......
赵官家你是怎么想出这么荒唐的操作的?
南方叛军固然来势汹汹,但你以为北方异族就好相与的了?
大部分群臣都直接表达了反对意见。
“北方异族凶残狡诈,如此行为,无异于与虎谋皮,乃取祸之道!绝不可行!”
赵佶脸色有些难看:“那该如何?朝廷现如今还有多少兵力?”
有老臣回答道:“先前南下大军虽是溃败了,但仍有三、四万得以留存,加上从各地抽调的厢军以及自行集结而来的乡勇民兵,眼下京畿地区,兵力一共有十二万之数!”
赵佶对此,只觉得寒意更甚,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十二万之数,能称精锐的只有那三、四万中央禁军,还是残兵败将,各地厢军、民兵又能有多少战力?十二万虽众,但只怕还远不如先前那十万大军,十万大军面对叛军五千兵马都尚且崩溃大败,这十二万兵力又能做得了什么?”
不得不说,原本不知兵事的道君皇帝,自从被义军给打懵了之后,也是后知后觉地通晓了那么一些常识,起码不会犯下以人数定战力的谬论。
群臣对此自然也是清楚,都是一阵默1.5然。
因为这事压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能使的招都用上了,这全不管用,为之奈何啊?
赵佶见此,又是埋怨又是恼火。
先前要是成功退了位,他也不必烦劳了,现如今被逼着架在了这里了,犹如等死一般,真可谓煎熬至极!
然而......
就在朝议要无声无息的结束之时,外面却忽然传来了紧急军情。
义军在彻底攻占下京西北路之后,陡然延缓了攻势。
(ps:求自订、求全订、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求评论、求支持~)
第四百九十二章 假象!全据大宋南方之地!五分之三!
听到这个消息,莫说赵佶呆住了,连群臣都是感到极度意外。
他们原本都不抱有希望了,结果事情居然在最危急的时刻,忽然迎来了转折?
别的不说,大部分臣子此时都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好歹能喘口气了。
起义军所给予的压迫感实在是太恐怖了!
赵佶好半响才反应过来,一时之间,又惊又喜:“莫非是先前的举措,终于有了成效!?”
他就说嘛!这世上怎么可能有人拒绝得了封王的诱惑,义军一群泥腿子出身,更加不可能!
先前一定是因为时间太短,所以才并未表现出来。
对于这个结果,不少臣子都有着与赵佶一般的想法。
但也有一些心思缜密的大臣,暗暗皱眉,感觉有些不对劲。
要是大肆封王真能让义军内部自乱起来,按理说不该现在才有成效啊,这都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了。
带着种种情绪,赵佶与群臣15都追问起细致缘由。
可惜的是,传回来的军情消息只知道义军的攻势延缓了,但到底为何延缓,却是不清楚的,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前去探查明细。
朝廷众人对此也是无奈,只能催促前线探明消息,顺便以各种渠道去获取情报。
不过......
无论如何,起义军的攻势延缓,这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形势依旧危如累卵,并未有实质上的改变,但借着这个喘息机会,把一切可调动的兵力集中起来,或许能做出一些改变。
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之中,群臣一边处理着政事,一边密切关注着每日的情报消息。
如此又是数日过去,终于有了更加的准确消息传来。
但却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彻彻底底的噩耗,大宋群臣获悉之后,都如坠冰窟,彻底失态。
因为......
所谓的义军延缓攻势其实只是假象,从淮南东路、京东西路、河北西路那边传来紧急军情消息,这三个地方现在都有着义军的大军出没,这哪是延缓攻势啊!分明是要把大宋中枢以及京畿地区给团团围住!封锁!
赵佶听得消息,直接骇得面无人色,在悚惧之中,再度大病一场!两日时间,便形如枯槁,他对前来探视的大臣们哭诉:“叛军果真要打到汴京城中,欲把朕给活抓了去!”
当日愤愤不平之语,现在越发犹如诅咒一般!
此时莫说赵佶如此,听了此话的一众大臣也是深感惴惴不安。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