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2节  寿终正寝,你跟我说是人生模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因为叛军此举,真的很难不让人多想。
    京西北路距离汴京城不过一两百里的路程,以义军兵力之强,即便京畿地区有着十二万大军层层叠叠的防守,只怕也是很难抵御的。
    然而对方却不直接攻向汴京,反而绕路北上,把京畿地区的周边,都给隐隐包围住了。
    如此一来,京畿地区以及汴京朝廷与外界的联系便极有可能会被义军所切断,非但情报消息的传递往来难度大增,种种物资的调动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随时有可能面临断粮的巨大风险。
    须知,汴京城中可是有着超百万之巨的百姓!京畿地区也同样人口稠密,而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每年、每月、每日之消耗极巨,全是靠着天下供养才能得以为继。
    再加上周边京畿地区的人口以及十二万大军的消耗,要是没有了地方资源供养,不需要多久,一两个月便要山穷水尽,到达极限。
    放在以往或许可以坚持个三、四个月,但自从江南、两浙地区被义军占领,漕运系统基本瘫痪,得不到这两块精华之地的物资、财政输送,全靠北方各地的供养委实太过勉强,要不是有以往的仓储积累,只怕早就出乱子了。
    但现在中枢与各地的联系一旦断开,没了地方的输送,光靠着汴京城以及京畿地区的物资积累过活,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
    而且......
    到了这个地步,估计连逃离都做不到。
    被封锁在了这里,插翅难飞了!
    赵佶越说越悲哀,对这些逼着他不让他退位,不让他离开的大臣很是愤怒,但悲哀、愤怒之余,也是无心去做什么了。
    这个时候还能做什么呢?除了等死、等着被义军活抓,还能干什么?
    形势越来越危险,朝廷的大臣们不敢把消息泄露出去,生怕城中生乱,也生怕城外大军哗变。
    然而又过数日,一封情报的到来,直接令朝廷相公、大臣们泄去了所有心气,再也无力支撑了。
    却是那起义军于三日之前,彻底扫平了大宋南方!江南东西二路、荆湖南北二路、两浙路、福建路、夔州路、梓州路、成都府路、广南东西二路,都尽归于起义军治下!
    再加上北方的淮南西路、京西北路、利州路,以及一部分的京西南路、淮南东路,033还有京畿之周边......
    现在莫说半壁江山了,大宋五分之三以上的疆域都被起义军所夺取!
    自江南暴动以来,仅四个月的时间,一切天翻地覆!
    赵佶听了消息,失魂落魄到极点,反而相对平静了下来,只是神情怔怔出神、不言不语。
    形容越发枯槁,好似一夜之间,便老了十岁。
    也莫说是他了,纵是朝廷大臣都被这个消息给击垮了,惶惶不可终日。
    没有心情理会朝政,或者说,现在的他们除了能对京畿地区以及汴京城作出调动以外,也没有所谓的朝政要处理了,都被封锁住了,隔绝了内外,哪来的政事?
    大臣的心态很快也影响到了朝廷上下,各种风言风语渐渐滋生,朝廷陷入了半停摆的状态,而因为上面的摆烂,城中官吏以及百姓也渐渐发现了端倪,获悉了种种消息,人心彻底乱了。
    驻守在京畿地区的十二万大军更是哗变,逃兵无算。
    (ps:求自订、求全订、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求评论、求支持~)
    
    
    第四百九十三章 诸国疑惧!战略加码!
    大宋朝廷上下,人心沦丧至此。
    其他诸国历经多时,也相继获悉了大宋境内的种种消息,得知起义军彻底夺取了大宋泰半以上的疆域领土,也是不敢置信!大为震动、骇然!
    一两个月前,他们所得到的情报无非是说义军已经全据了江南之境,正向周边之地开拓,却没想到仅仅两个月之后,义军会直接壮大到这种夸张的程度!
    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先前他们虽然忌惮,但到底还是带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
    南朝宋国他们看不起,而把宋国吊起来打的义军,因为参照对象是宋国,诸国虽被义军席卷之势所震撼到,但起码不会认为自己的军队不如义军。
    加上彼时的起义军,并未与真正的朝廷正规军决战过,少了一个最重要的战力参考,他们虽然忌惮,但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了如何借着这个南朝动荡的机会,大肆侵吞宋国领土的谋划上,都开始有了实际的大规模军事调动了。
    然而,从宋国境内不断传来的消息,都让他们越发慎重起来,尤其是知晓了起义军仅用五千兵马便能正面冲杀,大败宋国的十万禁军,如此之战绩、如此之战力,还能用单纯的义军、叛军去定义吗?
    这都称得上是天下雄兵了!
    到了这个时候,诸国高层俨然都不敢在有任何的轻视心态了,但同时,因为知晓义军之厉害,他们对于大举南侵的想法也越加急促、紧迫起来。
    不趁着宋国与义军交战的机会,直接撕咬下一口肥肉,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大宋境内真的改朝换代,换成了义军势力,以其兵力之强盛,他们再想南下入侵,只怕会相对艰难许多。
    因此,辽、金、西夏三国的大规模军事调动以及种种物资的筹备工作都加快了不少,为的是尽快能够南下,同时,对于宋国朝廷那边派来的使者,他们同样都接受了谈判,并且不约而同不地加以威逼、试探之举。
    其一是趁火打劫,狮子大开口,如果南朝宋国同意了他们的苛刻条件,那是再好不过,保底都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后面再大举南侵,继续侵吞更大的利益,一举两得,一鱼双吃,虽然成功概率很低,但保不准宋廷会急病乱投医呢?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