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官家,形势虽是恶化,却绝非没有回旋的余地,大宋尚在!还请官家振作,不可荒废政事,上下都需官家操持维系。”
赵佶听了,眼神微颤,神情却依旧怔怔失神,犹如喃喃自语道:“可大宋南方之地尽失,贼军甚至渡过了长江天险,沿岸一带州府城池全部失陷,淮西几乎沦陷!形势糜烂至此,大宋......”
还有救吗!?
真不怪赵佶往坏的方面想。
当初知晓江南暴动,第一时间是震怒的,但彼时的他,真并未太过重视,无非是觉得在他治理之下如盛世一般的大宋突然出现这样的大暴动太打他的脸,以至于恼羞成怒罢了。
但他觉得那没什么干系,派大军南下镇压便是了。
可一个月后,大军开拔之前的筹备都没有结束,江南二路被全据的噩耗便传来,彼时的他,为之震悚!骇然!乃至恐慌!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不认为这一场叛乱平定不了,哪怕愤怒地对群臣说出诸如再行拖延,义军要来汴京活抓他的话来,那也不过是一时气话,他依旧有着一定信心能够平定这一场叛乱。
起码是做出了种种安排。
可现在......
又是一个月的时间,先前定下的剿抚之策都尚未实施,朝廷大军也未至江南,义军这边却是如同狂飙突进一般!
不仅席卷了南方,还渡过了长江,势力地盘急剧扩大!
而大宋与南方的联系也彻底断开。
这都成了半壁江山了,眼看义军如此之势大,再继续下去,再过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是不是真的得亡了!?
他要成为亡国之君了!?
当初的一时气话此时竟成了如同诅咒一般,他不会真的被义军追到汴京城里活抓了去罢!?
想到这里,赵佶心里冰凉,升起极大的恐惧,同时,又是一阵失魂落魄。
祖宗的基业到了他手里,怎么会败落成这个样子,明明之前一切都好好的啊......
其中一位大臣听得不耐了,皱眉打断道:“官家!何至于如此倾颓,失了志气?且不说我大宋北方大部分地方尚且安然具在,半壁江山犹存,淮西局势虽劣,但仍有抵抗,而在南方,义军虽看似席卷,然其所作所为堪称残暴、酷烈,人心相悖,岂能长久?且义军一朝起势,至今不过三月,便穷兵黩武,六路攻伐,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乃取祸之道也!依臣所见,义军难逃败亡一途,岂不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之道理?义军气势虽盛,却尽显桀纣之象,暴乱之举无算!如此诚不足以为惧!”
“还请官家振作,凝聚人心,重整山河!”
赵佶听罢,情绪多少好转了些许。
但依旧提不起信心....
勉强打起精神与几人交谈了一下,便又故态复萌,躺了回去,恍惚失神。
几位朝臣对此无可奈何,只能退下。
只是出了宫门之外,却是忍不住恼火起来。
“大宋社稷到了如此危如累卵之局面,正该是上下一心共克难关之时,官家却这般作态,真是...真是!唉!”
“国事艰难,少说两句,想想如何平乱吧。”
此话一出,众人同时沉默住了。
面面相觑,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深深忧虑。
哪怕是刚刚在宫内对赵官家言之凿凿说义军只有败亡一途的臣子此时也是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无他!
这义军所展现出来的声势,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以往面对辽、金、西夏都没有这么大的压迫感。
要说如何应对,众臣都是束手无策。
能想到的办法他们都用了,或者说,打算用了。
这不是义军推进速度太快,都tm不及用上,便成了眼下这种糜烂局势,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招抚、招安之策还是要继续用的,其次便是等待南下大军的消息。如果能得到一场大胜,不说平定叛乱,起码能稍微遏制住义军的声势,提振一二士气。”1.1
说到这里,这位老臣忽然顿住,继而眼神复杂。
心里也确实是复杂。
眼下朝廷居然到了这种程度了,连他下意识的想法竟也只是想着遏制住义军之势,完全没有了平定之想法,说实话,连朝廷大军能不能胜,他现在都持有严重的怀疑态度,但现在还能如何?也就这个指望了。
如果真的不行......
那只能调各路边军南下了。
只是那个时候,国家真到了沦丧、覆灭的危险局面了。
(ps:求自订、求全订、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求评论、求支持~)
第四百八十二章 调兵?议和?割地?
“调边军南下!?边防不管了!?”
对老臣的言语,其他臣子有的觉得匪夷所思,质问出声。
须知,大宋北疆边境与辽国、金国、西夏都有接壤,防守压力巨大,至今为止,屯兵总数估计有数十万之众,都部署在了边境之上,层层叠叠,以军事重镇的形式散布着。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