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7节  寿终正寝,你跟我说是人生模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此时骤然回去看义军之种种举措。
    连一些大喊着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科举世家之人都不得不承认,义军行事很有章法,公审虽然严苛,但还真做到了有罪才杀、才罚,无罪的话不会被冤枉。
    而且很多人担心被义军杀得人头滚滚的下场其实很难出现。
    因为再离谱的世家势力也不大可能出现全员恶人的奇景,倒不如说,诗书传家的簪缨门第,还是有不少真君子的。
    更不用说,世家势力虽大,但家族权利集中于上,集中于嫡系血脉,下面虽然盘根错节,可要说能分润到多少好处也不尽然,有些时候能出现血缘关系亲近,地位、身家却天差地别的情况,除却家中有些诗书传承以外,与普通黔首百姓无异。
    义军对此并不会将之通通划分在一起,而是根据家中具体情况细致甄别,只要不背后搞乱子,大肆牵连、集体镇压的情况并不会发生。
    如此一来,不少世家其实只是被收缴了土地,主动配合的还能保留余财,而下面的附庸也会各自分开,分田分地。
    前者固然受损颇多,以至于伤筋动骨,可与臆想之中的大祸临头却是相去甚远,妻儿老小具都得以保全;后者更是难以置信,因为只要他们本身没有为非作歹,如此不仅没有太大损失,反而被分得了田地,处境莫名其妙地比以前还好了不少。
    更不用说,义军体系制度内,从文从武,上升途径脉络清晰,这让不少有识之士以及认命之人都大为心动。
    眼下,大宋几有倾覆之危,俨然有亡国之祸了!
    而义军此时也不再是所谓的乱军、叛军,而是有着覆宋取而代之,成为新朝政权的超级潜力股,嗯,都不能说是潜力股了,在不少人眼中,这已经是一个政权了!
    如此局势,义军之后不论如何,保守都能有大宋大半疆域国土!此时不趁着开辟之初,新旧之交的权利动荡、一切重新划分的大好时机早早加入义军之中抢占位置,更待何时!?
    如此,第一波世家、地主、豪强势力大规模投诚的局面出现了!
    而且姿态都摆得很低,一副全力配合义军政策、恭谨有加之态!
    倒不如说,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
    放在以往之时,真出现一个全据江南,攻破江宁首府的势力,他们都会以割据势力去看待了,要不是碍于起义军的政治倾向,只怕早有不少世家势力提前下注了,而非等到义军席卷南北,事到临头才来决断。
    这然是义军攻略速度过于恐怖以至于他们反应不及的缘故,另外一个,则是义军过于强势、政策过于苛刻所致。
    求鲜花
    但凡是跟大宋朝这样,与世家大族你好我好的局面,他们能这么排斥吗?
    早就下注飞快了!
    可惜一朝判断错误,不少世家势力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好在义军治下,并没有动辄大肆株连的那一套,军纪也极为严明,除非真的全族激烈反抗,不然,再如何也到不了灭族下场。
    这也让不少人极度紧张的情绪缓和了下来,更觉义军前景巨大,由此爆发出了更大的热情。
    而与世家、地主、豪强如此之态度相比,各地的黔首百姓就简单、朴素多了。
    在见识到义军之种种政策后,不说纷纷人心归附,起码也是欢庆鼓舞,很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义军的治理。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义军治下的好处渐渐显现,一套分田分地下来基本全都给整迷糊了,乐得找不着北,后面学堂政策的颁布,更是踊跃,纷纷把家中孩子少年送去,满是期盼与欢喜。
    大宋之境内的局势变动过于剧烈,不仅宋国百姓关注,周边各国也都在密切关注着,只是到底隔着远,虽然起义军不再对消息进行封锁,但在如此连绵境内,大军兵分六路四处攻伐,又在各州各府之间设立新兵营,这便如同层层叠叠的军事堡垒一般,探子想要把切实情报传出去也不比先前轻松多少,反而还更加艰难了些。
    所以诸国现在虽然知晓义军全据江南之地,并且大军六路出击,波及了周边精华地区,但具体形势到底如何,细致又是什么情况,则比较模糊,但即便如此,如此声势动荡之下,还是能看出一些东西的,诸国高层也是越加忌惮起来。
    别管现在宋国境内打成什么个局面,但能把南朝宋国搞乱成这样,这义军无论如何都不可小觑!
    而大宋朝廷,面对局势的剧烈恶化,更是震动万分,悚惧不已!
    (ps:求自订、求全订、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求评论、求支持~)
    
    
    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佶:大宋......要亡了吗?
    所谓道君皇帝赵佶知悉了不少从各地如雪花一般传回来军情消息,骇得当场失色,之后更是晕倒在地,直接大病一场。
    朝廷震动。
    不少大臣都俨然感受到了极大的危机感,大宋此时已然是临近倾覆之局面了!
    汴京城,皇宫深处。
    赵佶此时正躺在床榻之上,脸色苍白,神情恍惚,形容可谓没了以往之优雅风度,他见着几位朝廷相公、重臣联袂而来,张了张嘴,沙哑着颤声道:“不过一月时间,形势怎会糜烂至此?诸位相公,大宋......要亡了吗?”
    几位相公大臣来此,一是为了知晓赵官家的病情,如今朝局如此,这位要是真的一病不起,那真的是雪上加霜了;二则也是为了义军之事而来,这位赵官家自从知悉了义军席卷南方,又渡过了长江,在沿岸一带都声势极大,惊惧之下,好似泄去了精气神,彻底颓废了一般,连先前连连催促大军南下的条文命令也不发了,各种朝政之事也不理会了,当然,碍于官家病了,他们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一连数日都如此,难免也动摇人心,本来就人心动荡了,就别乱上加乱了,为此,他们不得不亲自前来,一为探视,二为劝谏。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