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一股边军与大宋其他地方的边军不大同,因时常需要面对北方异族的南下侵袭,作战经验丰富,堪称是大宋国的精锐所在!在某些知晓兵事的大臣看来,这比中央军都要来得精锐可战!
中.央禁军虽说是大宋国中枢集全国之力供养出来的军队,然而一直拱卫中央的禁军很少有出兵作战的时候,如此一来,虽然在13装备、个人素质上都是精挑细选,然而军队之战力在于总体的军队素养,这难免便有了存疑的地方。
毕竟不管怎么说,能真正历练军队的都是战争之中,血与火的淬炼,没有经历过战场廝杀,或者是作战经验稀少,这便很不好说。
而相比起来,边军虽然种种实质条件上不如禁军,但只说与异族时常摩擦、交锋,以及每隔两三年必然要面对的北方大肆南侵,如此经年累月,很是淬炼出了百战之兵,精锐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总体而言,面对北方依旧是长居下风,但放到大宋之内,俨然便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位老臣所说调动边军南下平乱,并非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边军之精锐,是真有可能,或者说要比中央禁军更有可能取得与义军作战的胜利。
但话虽如此,大宋又哪能真的调动边军南下?
一旦调动,需要调动多少?
调动得少,面对南边烽烟四起的局面,只怕作用不大,徒劳无功的概率极高,而一旦调动得多,北方必然空虚,门户大开,一旦辽国、金国、西夏趁机大肆南下,那对大宋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到时候南北震动,内忧外患,只怕要亡得更快了!
“此乃取乱之道!绝不可行!”有人也开了口,坚决反对。
对此,那位老臣微微摇头:“倘若形势当真危急,有些事情便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了!调动边军南下,固然会令北方空虚,但其一,只要留下一定的兵力精锐固守,未必不能抵御住北方的压力;其二,辽、金、西夏三国纵有大肆南侵之决定、举措,那也并非一时半会能来的,这便有了空隙,如若一切顺利,边军能快速北返;其三,可向北方行议和结盟之策,或是和亲、或是岁币,都可,先稳住北方诸国,好让国内腾出手来先对付叛军,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正是如此!”
听得此言,有人冷笑出声:“此诚为不知兵之谬论!祸国殃民之言语!其一,北边军防本便是勉强之局面,调兵南下,只会打破平衡,没有足够兵力,抵御?拿什么抵御?
其二,北方大肆南侵固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然而平定叛乱便能速胜吗?谁敢保证能赢?纵然能赢,一两场之胜利也无济于事!南方各地都有判军肆掠,想要一一剿灭平定,必定耗时日久!非短期之功,如何能有所谓的一切顺利,快速北返之可能?
其三所言,倒是有些许道理,然和亲耻辱,安能将我诸夏之公主,嫁与夷狄之辈?简直不知所谓!岁币之策虽并非不可,然现今形势与以往大有不同,因叛军肆掠,朝廷被隔绝了南北联系,少了南方精华之地的供养,税收大减是必然的!哪有余力行岁币之策?须多少才足以?且此议和之举,只怕会让他国窥见到大宋之空虚、倾颓!届时,即便议和成功,你又怎知对方不会撕毁盟约,大肆南下入侵?如此不仅徒劳无功,还会颇受损失,加重朝廷负担。”
老臣被驳斥了个遍,却也并未动容,脸上依旧是愁容满面,长叹一声:“国家如此,为之奈何啊?”
沉吟片刻,又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索性与那叛军议和?”
众人沉默,脸色各异。
心道前面说得话,只怕都是在铺垫这一句。
“不可!堂堂皇宋,如何能与叛逆、贼寇之流议和!?若是行此之事,只怕天下人心尽失!朝野动荡!”
真到了那个份上,朝廷还有丝毫威严吗?
到时候别说南方之事了,恐怕北方都得不安生。
一旦中枢权威降低到如此之地步,对各地的掌控力度还能有多少?
顿了顿,又继续道:“再者,若是议和,朝廷又该给出何等之条件?以叛军现在的形势,什么条件能让他们停止战事?”
说句不好听的,南边现在俨然一副席卷之势,会有可能停下来吗?
老臣暼了他一眼,心说你要是真的坚决,哪会有717后面之言语,不过也没必要点破,斟酌着半响,开口道:“割地求和,如何?”
众人呼吸皆是一寂,脸上忧虑、哀叹之色更甚。
没想到,堂堂大宋国,会沦落到要考虑与叛军议和的地步,心中难免都一阵心灰意冷。
沉默半响,有人打破了平静,却是直接摇头反对:“先不说此举会令朝廷中枢威严尽丧,便是真要割地,割哪一块?叛军现在都占据着南方精华之地,江南、两浙、荆湖......波及甚广,北方长江一带、淮南一带都有侵吞,如此再行割让,损国力而肥叛军,此消彼长,大宋还能有挽回之余地吗?”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