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安陵容重生之后宫我做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薇花,既有外在的娇艳美丽,又有内在的坚韧品质,不正如同君子一般么?”
    魏嬿婉面露微笑,眼中满是赞赏:“阿哥类比得极为恰当。这紫薇花从春末便开始孕育花苞,历经夏日酷暑,方才绽放,其坚韧品质确实可赞。咱们读书求学,亦是要内外兼修,不仅要有满腹经纶,还要有良好品德,方能如这紫薇花一样,成为众人眼中的风景。”
    此时,从远处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那是宫中专供报时用的。钟声在宫墙之间回荡,仿若带着历史的厚重感,穿越时空而来。三阿哥听闻钟声,抬头望天,估算时辰后说道:“姑姑,这一晃眼便到了未时,咱们今日这一探讨,竟忘了时间。”
    魏嬿婉也望向天空,阳光依旧炽热,她轻声说道:“阿哥今日求学热忱高涨,时间自是过得快些。不过也该稍作歇息,喝口水,润润嗓子。”说罢,她转身走进正殿,不一会儿,端出一杯凉茶,递向三阿哥。
    三阿哥接过茶杯,轻抿一口,顿觉一股清凉之意从舌尖蔓延至全身,他赞叹道:“姑姑,这凉茶入口甘甜,消暑解渴,真是妙极。”
    魏嬿婉微笑着说:“这是奴婢清晨便准备好的,用了些许薄荷、金银花等草药,专为阿哥消暑所用。”
    二人稍作歇息后,三阿哥的兴致却未减,他又拿起书卷,说道:“姑姑,咱们再看看这《论语》里关于孝道的篇章吧。夫子极为重视孝道,我身为皇家阿哥,日后定要孝顺皇阿玛、额娘,更要为弟妹们做好表率。”
    魏嬿婉点头赞同:“阿哥所言极是,孝道乃人伦之本。《论语》中诸多关于孝的论述,皆是至理名言。像‘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讲的便是为人子在父亲生前要观察其志向,父亲去世后要遵循其行为准则,多年不改变,这便是孝。阿哥日后行事,可多多参照这些古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阿哥一边翻书,一边说道:“姑姑,我觉得这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就像我每次去给皇阿玛请安,看到皇阿玛为国事操劳,我便想尽办法说些趣事逗他开心,让他能暂忘疲惫,这算不算是一种孝呢?”
    魏嬿婉眼中满是欣慰:“阿哥这想法极好,孝顺长辈,让他们心情愉悦,自是孝道的重要体现。在这宫中,皇阿玛日理万机,阿哥能有这份心,便是尽孝了。而且《论语》里还提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若是父母有了过错,做子女的要委婉劝谏,若父母不听从,也要依然敬重,不抱怨,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阿哥认真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姑姑,我明白了,这孝道里面学问可大着呢,我定要好好钻研,身体力行。”
    二人就着孝道的话题又深入探讨了许久,期间,三阿哥引经据典,结合宫中见闻,提出诸多自己的见解,魏嬿婉则在一旁耐心解答、补充,主仆二人的探讨声在这钟粹宫的夏日午后回荡,与蝉鸣、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求知乐章。
    不知不觉,阳光的角度已然改变,正殿的阴影逐渐拉长,笼罩了大半的庭院。魏嬿婉察觉到光线变化,看向三阿哥说道:“阿哥,这日头渐渐西斜,您也该用些点心,补充补充体力了。”
    三阿哥这才放下书卷,伸了个懒腰,笑道:“今日这学上得充实,竟连肚子饿都忘了。”
    魏嬿婉转身走进正殿,不一会儿,端出一盘精致的点心,点心呈梅花状,色泽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阿哥,这是御膳房今日新做的梅花酥,用了新鲜的枣泥做馅,香甜可口,您尝尝。”
    三阿哥拿起一块梅花酥,放入口中,轻轻咬下,酥皮簌簌掉落,枣泥馅的香甜瞬间在口中散开,他满足地闭上眼睛,赞叹道:“姑姑,这梅花酥真是美味,御膳房的手艺越发精湛了。”
    魏嬿婉看着三阿哥吃得开心,眼中满是笑意:“阿哥喜欢便好,您慢慢吃,吃完若是还想探讨学问,咱们接着来。”
    三阿哥一边吃,一边点头,口齿不清地说道:“姑姑,有您陪着我读书论道,这夏日的燥热好似也减去了几分。”说罢,他又拿起一块梅花酥,递向魏嬿婉,“姑姑,您也尝尝,这等美味,可不能您一人忙活,我一人独享。”
    魏嬿婉微微欠身,推辞道:“阿哥孝心可嘉,只是奴婢身份低微,哪敢与阿哥同享御膳,阿哥快些吃吧,莫要凉了失了风味。”
    三阿哥却不依,执意将梅花酥塞到魏嬿婉手中,“姑姑,您平日里照顾我饮食起居、课业学问,劳心劳力,在我心里,您就如同我的亲人一般。这区区一块点心,又算得了什么,您且尝尝。”
    魏嬿婉见推脱不过,只得接过,轻轻咬了一小口,眼中满是感动,“多谢阿哥赏赐,这梅花酥入口即化,当真美味。”
    待三阿哥用完点心,魏嬿婉手脚麻利地收拾了桌面,又端来清水为三阿哥净手。此时,三阿哥的目光被庭院中一只忙碌的蜜蜂吸引,那蜜蜂在紫薇花丛与石榴花丛间来回穿梭,采集花蜜。三阿哥不禁站起身来,走近几步细细观察,口中喃喃道:“姑姑,您瞧这蜜蜂,如此勤勉,为了酿造一点花蜜,不辞辛劳。这倒让我想起《论语》里讲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做学问便如同这蜜蜂采蜜、堆山造岭,需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哪怕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没有付出,那也会前功尽弃;但只要持续向前,哪怕每次只有一点积累,也终能有所成就。”
    魏嬿婉跟在三阿哥身后,点头赞同:“阿哥见解独到,这蜜蜂虽小,却蕴含大道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皆是靠着这股锲而不舍的劲头,才达成非凡功绩。就如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家境贫寒,却想尽办法苦读不辍,终成大器。阿哥生于皇家,有良师益友,更该以他们为榜样,在求学之路上奋勇前行。”
    三阿哥眼神坚定,回到石凳旁重新坐下,翻开书卷,“姑姑,咱们接着看《中庸》吧,方才论及情绪把控,我还有些疑问。书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又该作何理解?”
    魏嬿婉在旁坐下,思索片刻后说道:“阿哥,这句话意思是说,当人达到‘中和’的境界,也就是做到内心平和、情绪适度,天地便能各安其位,万物便能生长繁育。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追求,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与天地万物的和谐运转相关联。在这宫中,阿哥们之间、与长辈之间,若都能秉持‘中和’之道相处,那便会少许多纷争,多几分祥和。您看这钟粹宫的夏日,花卉果蔬之所以能蓬勃生长,不正是得益于天地间的这种和谐之气么?咱们为人处世、读书求学,也应力求达到这般境界,让自身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阿哥似懂非懂地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书卷,“姑姑,这道理太深奥,我得多花些时日琢磨。不过我想,只要我每日坚持诵读经典,与您探讨交流,总会慢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