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哥您读书求知、体恤下人,这些皆是您纯善天性的流露啊。而这‘率性’并非是肆意妄为,而是在规矩的框架之内,依着本心去探寻真理、关爱他人。您看这紫薇花,虽被宫墙束缚,却依旧能依着天性绽放出绚烂的花朵,引得蜂蝶纷纷环绕,为这宫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色彩。”
正说着,一只喜鹊扑棱棱地飞落于枝头,喳喳地叫个不停。
三阿哥见状,眼睛一亮,笑道:“姑姑,您瞧,这喜鹊好似被咱们的论学声吸引,特意赶来凑趣呢。古人常说‘喜鹊登枝,好事将至’,今日咱们这番研习,想必定是有学业上的进益之喜。”魏嬿婉亦被这喜鹊逗乐,笑着应道:“愿借阿哥吉言,往后阿哥在学问之路上必定是一帆风顺,如这夏日的骄阳,光芒万丈。”
此时,阳光悄然移动,逐渐照至正殿的门槛,殿内的阴凉处仿若藏着历史的幽梦,静谧而诱人。
三阿哥轻盈地起身,稳步步入殿内,魏嬿婉紧随其后,脚步轻盈无声。殿中陈设古朴典雅,案几之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笔锋锐利,墨香四溢,纸白如玉,砚台温润。
墙上挂着历代先皇的御笔,字迹刚劲有力,透着庄严肃穆之气,仿若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威严。
三阿哥走到案前,神情专注而庄重,缓缓提起毛笔,饱蘸墨汁,而后悬腕运笔,写下“进学致知”四个大字。
尽管笔画尚显稚嫩,却透着一股坚定与执着,力透纸背。他转头看向魏嬿婉,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说道:“姑姑,我以此四字自勉,望自己每日都能有新的知识进益,不负先生的谆谆教诲,也不辜负这钟粹宫的书香墨韵。”
魏嬿婉赶忙上前,取来纸张,动作轻柔地轻轻吹干墨痕,将字幅仔细地收好,眼中满是欣慰,说道:“阿哥有此志向,日后必能成大器。奴婢听闻,古时有匡衡凿壁偷光,只为求得知识,如今阿哥身处这钟粹宫,有良师相伴,有典籍可读,更该勤勉奋进。《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阿哥日后肩负着家国的重任,此刻努力求学,便是在积累跬步,向着远方迈进。”
殿外,蝉鸣渐起,此起彼伏,仿若在为二人的对话奏响天然的乐章。
三阿哥踱步至窗前,目光透过雕花窗棂,望向窗外的景致,若有所思地说道:“姑姑,这夏日的蝉鸣实在是扰人,可夫子说万物皆有其存在之理,这蝉鸣莫非也蕴含着什么深意?”魏嬿婉莲步轻移,走到窗前,与三阿哥并肩而立,目光同样望向窗外,轻声说道:“阿哥,这蝉生于黑暗的泥土之中,蛰伏数载,方能一朝破土,引吭高歌。这是它生命的绽放,虽然短暂,却无比热烈。正如咱们读书,历经千辛万苦的学习,终能如这蝉鸣盛夏,一鸣惊人。《中庸》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咱们只需稳扎稳打,静待学识慢慢沉淀,不必急于求成,时机到了,自然会有所成就。”
午后,阳光愈发炽热,仿若要将这天地都融化。庭院的石板路被晒得滚烫,热气腾腾,让人仿若置身于火炉之中。
魏嬿婉见状,赶忙取来用井水浸湿的帕子,双手递向三阿哥,关切地说道:“阿哥,擦擦汗吧,这暑热难耐,可千万别中了暑气。”三阿哥接过帕子,轻轻拭去额头细密的汗珠,感慨道:“姑姑,这夏日的酷热,倒真像咱们学问路上的艰难险阻。夫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酷热,咱们越要像松柏一样坚毅,可不能懈怠了课业。”
二人复又坐于廊下,继续探讨学问。三阿哥提及《论语·为政》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眼中满是憧憬之色,说道:“姑姑,我如今虽年幼,可也立下了向学之志,盼望着往后的岁月,能一步步达到夫子所言的这些境界。”
魏嬿婉轻轻抚摸着三阿哥的肩头,眼神中满是鼓励,说道:“阿哥有志气,岁月定不会辜负您。在这钟粹宫,咱们日日与书相伴,积累点滴知识,定能茁壮成长。古人求学,有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阿哥日后若是遇到难题,也要有这般坚定的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庭院里的热气仿若实质化一般,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魏嬿婉见三阿哥额头上又沁出细密汗珠,忙起身从正殿内拿来一把竹扇,轻轻站在三阿哥身后为他扇风,那动作轻柔舒缓,生怕惊扰了此刻专注的氛围。扇面上绘着几枝墨竹,随着扇子的摆动,仿若竹叶在轻轻摇曳,为这酷热的午后带来一丝视觉上的凉意。
“阿哥,您且歇一歇,莫要热坏了身子。这学问固然重要,可身子骨亦是要紧的。”魏嬿婉轻言细语,声音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拂面而来。
三阿哥微微转头,看向魏嬿婉,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姑姑关心,有姑姑在身旁照料,我方能安心求学。这宫中夏日酷热,姑姑也莫要累着了自己。”说罢,他又低头看向手中书卷,片刻后,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说道:“姑姑,方才咱们论及《论语》中诸多为人处世、求学问道之理,我倒想起一事。夫子常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宫中众人,心思各异,我有时听闻一些阿哥们为些许小事便起争执,实非君子所为。姑姑,您说若是遇上这般情况,该如何是好?”
魏嬿婉手中扇动的动作未停,微微思索后说道:“阿哥能有此等思考,已然不易。这‘君子和而不同’,便是说君子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却又能坚守自身见解,不盲目附和。若是遇到阿哥们起争执,阿哥不妨先静心聆听各方所言,明辨是非对错,再以平和之语劝解,引导众人求同存异。就如同这夏日百花齐放,紫薇花有紫薇花的娇艳,石榴花有石榴花的热烈,它们虽各不相同,却共同妆点了这钟粹宫,使之美不胜收。咱们为人处世,亦当如此,尊重差异,方能和谐共处。”
三阿哥听得频频点头,若有所思地望向庭院中的花卉,仿若从那繁花之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处世哲学。他继而又翻开《中庸》,指着一处说道:“姑姑,这书中所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理解起来有些吃力,还望姑姑详解。”
魏嬿婉将扇子轻轻放在一旁石桌上,微微欠身,靠近书卷,耐心解释道:“阿哥,这几句讲的乃是人的情绪。在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尚未萌发之时,心境处于一种平和、淡然的状态,这便是‘中’;而一旦情绪产生,却能有所节制,不失分寸,让一切恰到好处,这便是‘和’。就如这夏日骄阳似火,人难免心生燥热,但若能克制烦躁,以平和之心应对,便是做到了‘和’。在这宫中,诸事繁杂,阿哥们有时会遭遇不公,或是受了委屈,能把控情绪,不意气用事,便是成长,亦是践行书中之道。”
三阿哥一边听,一边微微皱眉,似在努力消化这深奥的道理,片刻后,他舒展眉头,笑道:“姑姑,经您这么一讲,我好似懂了些。这情绪把控着实不易,日后我定当多多留意,在这方面下功夫。”
正说着,一阵微风吹过,紫薇花瓣纷纷扬扬飘落,有几片落在了书卷之上。三阿哥轻轻拾起一片,放在掌心,仔细端详,感叹道:“姑姑,您瞧这花瓣,如此娇嫩,却又在这酷热夏日绽放光彩。这让我想起夫子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紫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