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0-100  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部的联系。

    这种双线出击的战术,无疑是为了针对燕骑兵的高机动性。

    一年前,安禄山能够顺利在短时间内向西一路平推,除了倚仗本身就凶悍能打的曳落河勇士与同罗骑兵外,很大程度上也是靠着兵种优势。

    擅长骑射的燕兵乘马来到辽阔平坦的中原地带,其常年在北地苦寒中磨砺出的敏捷速度便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以步兵作战为主的唐军,根本追不上四条腿的大马,再加上对燕兵的机动战术不熟悉,才一再吃了大亏。

    吸取无数的血泪教训后,这次唐军改变了以往试图以人头数打败兵种差距的策略,选择双锤出击,关门捉贼。

    驻扎在武功的王思礼部会从长安西侧进攻,同时肩负着护卫凤翔的职责,进可攻退可守。

    而正准备从河东郡出发拿下潼关的朔方军,则将从东路杀去,配合友军共同夹击。

    比起随时可以撤回凤翔的武功唐军,要深入长安、洛阳两大燕兵军团之间的潼关一锤显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退无可退。

    曾经的两都,现在已成为两处狼穴。

    可不入狼穴,焉诛狼子?

    郭子仪这是把朔方军压在最危险的位置上,亲自上阵指挥,必要夺回长安。

    见李明夷神情隐然震动,谢照便知道自己不需多言。那颗聪明的脑袋应该已经能想到,他被带来这里的真正目的。

    片刻,门外传来卫兵的脚步声。

    “还请阁下卸下兵甲,同我面见郭公。”

    第94章  湿疹(修)

    说是解甲, 跟随李明夷来到这个时代的所有器械几乎都还留在燕宫,也不知道严庄是如何处置的,唯一带出的一把手术刀, 也被士兵搜身后先带走了。

    带着重新被扣上的手镣,李明夷在士兵的押运下,再次见到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战略家。

    取下河东远不是朔方军此次行动的终点, 连日的行军与指挥压力令年近六十的郭子仪稍显疲惫之态, 眼角处的皱纹也更深了几分。松弛下垂的眼皮盖着一双微微发青的眼眸,他低压着视线,正专注地批阅桌案上累累的文书。

    听见卫兵通传的声音, 郭子仪将手中的羊皮卷搁在桌案上,抬眸打量来人一眼, 竟是颔首笑道:“数月不见, 郎君已闻名天下。”

    闻名倒是不假。

    只是这名声未必很好听。

    李明夷也没想到郭老百忙之中还有闲心调侃他, 在卫兵的推搡下站定在原地,闻言看了眼手上的镣铐,径直反问:“大唐律法就凭声名定罪?”

    对这个略显冒犯的问题,郭子仪并未动怒,也向他抛出一个问题:“阁下行医,是依靠什么断病?”

    “患者的自述与客观症状,缺一不可。”

    听到这样的回答, 眼前阅历深厚的老者点点头。

    郭子仪目光深长落在眼前身量挺直的年轻医者身上,老迈的双眸不失洞彻:“医者为人断病, 而律法为人断罪,其实道理都是同样。郎君或许本意为善, 但所为触犯律法,诚然也是事实。大唐律法不以人言定罪, 更不能以人心断是非。”

    说到此处,郭子仪向身侧递了个眼神:“诸明。”

    站在他身侧的中年将领,也是上次九门大营见过的那一位,看装束不像普通卫兵,但对自己的上首仍毕恭毕敬。

    他将郭子仪刚刚看过的羊皮书卷拿起,亲自递到李明夷手中。

    如此郑重其事的交托,显而是机要文件。李明夷抬着重重的镣铐将信纸接下,垂眸看向上面潇洒不羁的字迹。

    卷首便很不客气地直呼郭子仪字号。

    落款则是更为狂放的大字署名。

    李明夷快速浏览过书信内容,眼神逐渐明了。

    “哥舒公陈情洛阳所见,其中也提到你的事情。”郭子仪松了松大氅,视线慢慢地放远,神情也敬重了几分,“老夫相信你的确有难言的苦衷,但不能因此私纵你的所为。”

    即便是兵权在握的郭子仪,也得尊重地称一声哥舒公,足见其在朝的地位。

    哥舒翰虽在潼关大败,但负病抗燕,声名犹在;论资排辈,他更是郭子仪的老前辈。于公于私,身为晚辈的郭子仪都需慎重参考他的佐证。

    握着这封艰难送出的书信,李明夷思绪更加陈杂。

    哥舒翰在信中分析时情利弊,再次提出潼关的重要战略地位。这封论公的书信,只在末尾为他辩白了几句。也就是这简单的一提,无意中成为他保命的重要证据。

    “老夫可以法外开恩。”见他并不提出异议,郭子仪垂下双目,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可除去枷锁容易,改变人言,却不是老夫一己之见可以做到的。”

    李明夷挪开视线,看向手腕上的枷锁,旋即明白了对方的言外之意。

    投身军营,建立军功,以攻折过,这就是郭子仪给他指明的道路。

    他不假深思:“我可以留下。”

    这话口气倒不小。

    便是阅人无数的郭子仪,也极少见到如此直抒己意的晚辈,不由停下手中繁忙的军务,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站在面前的年轻人,似乎对他这个大将军无所畏惧,出言直率坦荡:“但我想要向郭公讨的,不是声名。”

    郭子仪抬眸望着他。

    李明夷也不卖关子:“我想要的东西,在洛阳城中。”

    郭子仪眼神一动,似乎觉得有趣:“此战只为收复长安。”

    对方却是毫不犹豫:“将军的前路不止长安。”

    这样讨好的话,郭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