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子仪听过不止一次。
可偏偏从眼前的青年口中说出,却有旁人所不及的笃定与自信。
“好。”他欣然放下双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90-100(第7/17页)
“老夫答应你——取下洛阳日,便是郎君偿愿时。”
“你随我来。”
处理后续事宜的是那位字诸明的将领,他将戴着镣铐的李明夷领到军营的后勤处,向管事者招呼道:“赵公,此人就托付给你了,有劳您多加管教。”
正在咕咚沸响的药炉前忙碌穿梭的一道身影,闻言止住步伐,先是回首向他回话:“李将军客气。”
看清对方领来的人后,他的目光却是一愣:“李郎?”
李明夷向这位老熟人颔首招呼:“赵军医长。”
交托完任务,那位李将军便转身而去,留下还没脱下镣铐的李明夷给军医处使唤。
赵良行亲自领他进门,颇感慨地拍拍他的肩膀:“没想到连你也被招揽来了,看来这回重任在身,郭公也是济河焚舟,不惜一切了啊。”
自潼关一别,两人都没意料到还能再会,骤然在军营中见到故人,惊喜中难免掺杂几分历经变故的怅然。
而他口中的重任指的无疑便是收复长安的使命。
听他这样一说,李明夷也很快明白:“此次挂帅的是郭公?”
赵良行一边在药炉前坐下,亲自看管火候,一边点头:“圣上已命郭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出兵河东,也是郭公的提议。”
这一点李明夷倒不意外。
郭子仪为人算得上平易近人,但指挥风格却相当强硬果决,如果不是他亲自筹谋的收复计策,即便是哥舒翰的建议,也不能轻易说服他将自己的部下压在最危险的潼关。
说到此处,剩下的疑惑似乎也有了答案。李明夷转目打量一眼正忙碌着的军医处,没有看到几张认识的脸,更多的则是被西北风沙吹砺出的粗犷面孔。
他收回目光,看向身前身着军服的赵良行 :“这么说,赵公也是被调任来的?”
闻言,对方先是长叹一声:“潼关兵败,老夫侥幸苟活下来,本已无颜再见父老。没想到郭公竟亲自致书,赵某何德何能啊。”
即便是从军多年的军医长,回忆起数万同伴牺牲的那场血战,也难免露出一抹悲戚。
他很快收起伤感,眼神更添钦佩:“此次是朔方军首次行军关中,郭公特托我随军而行,为的便是百密无疏。”
也难怪赵良行没有跟随参加过潼关一战的老将领王思礼,反而出现在朔方军军营中了。
朔方军深耕西北,在过去几十年都算是寂寂无名,更谈不上受重用。此前的行军至多也就是出击河北,完全没有参与过潼关战役。而后第一次收复长安的作战,也被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外。
行军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中原幅员辽阔,潼关与大西北几乎是两种气候风貌,为保证将士们以最佳状态行军,熟悉本地疾病的军医就显得弥足重要。
李明夷下意识看向自己被铐住的双手。
看来此次郭子仪特意将他安排来河东郡,除了接受哥舒翰的委托,也算是一种物尽其用。
顺着他的视线,赵良行很快也注意到那道铐链,想起此前听到的一些风言风语,料想到对方的处境不会好受。
身为长辈和长官,他自觉有义务劝导两句,苦口婆心道:“军营里赏罚分明,此前也有不少弃暗投明者。郭公愿意将你揽于麾下,便是看中了你的本事。以郎君的才干,一定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切莫灰心丧气。”
比起这位体贴下属的军医长,李明夷倒显出一贯的坦荡自在,并未抱怨什么,只是颔首谢过他的好意。
见他并不为流言困扰,赵良行放下心的同时,倒更暗暗有些刮目相看了。
两人刚交谈片刻,便听见背后的帐门哗哗被急流的大风吹动。
西北的浩瀚天穹下,白云激涌,黄沙狂舞,脚下的砂石粒粒震颤着。
李明夷起身回望数百里外的洛阳,眼前浮现出那封辗转而来的洛阳书信。
已经不能再起身走出洛阳的哥舒翰,将自己毕生遗憾的潼关交托在他们手上。那纸笔间寄托的信任与托付,已重过一切言语。
简单地叙旧几句,赵良行让远道而来的李明夷先休息片刻,自己转身忙回营帐里的伤员身上。
李明夷对军医处的事务还算熟悉,不用赵良行刻意招呼,便轻车熟驾地忙活起来。
“嘶——军医!”
两人刚分开一刻,便听见门口传来暴躁的呼喊声。佩着陌刀的士兵大剌剌掀帘进来,一边抓挠着手臂,一边极不耐烦地开口。
“你那汤药喝了也没用,到底能不能顶事?!”
赵良行远远应了声,一时放不下眼前的伤员,高声请他小等片刻。
“啧。”正一脸不痛快的年轻士兵,发泄般重重一脚踏上面前的桌案。已经年久失修的木头上,马上咔地裂开一条口子。
见他因病症大发脾气,几个年轻的军医更加不敢靠近,都悄悄避过那不悦的视线。
“我帮你看看。”
等着军医的士兵正百无聊赖地将提刀的手臂搁在膝上晃荡,身边忽然插来一道陌生的声音。随着锁链滑动的冰冷声响靠近,一张温凉的手将他正刺挠着的手臂抓住,不请自便地向前拉开。
已经抓出毛边的衣袖被对方一把撸起来,露出被西北砂石吹刮过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