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6章 国旗军旗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万变不离其宗,能吃饱肚子,谁会不要命地去造反?”陈进才思索着,对皇帝的分析判断深以为然。

    所谓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在当时的各地土著中,非常地淡薄,几乎是等于没有。

    在征服缅甸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很多缅人不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战,他们听从的只是类似于诸侯的封建主的命令。

    即便如此,对于在自己头上一贯作威作福、压榨剥削的封建主,能有多少的忠诚,也是很大的疑问。

    铁腕镇压是必不可少的,但施恩宽待也是收服人心的手段。即便是划归到土司治下,总督这里也有指导和建议权。

    土司们也不希望自己的治下动乱,对于抢到的人口,按照总督的规定,稍微地给予了一些待遇上的提升。

    不用多,只要比原来好一些,就能让缅人老实服贴,安心地耕种劳作。特别是有家人的那些,更是不敢反抗,害怕祸及家人。

    “孟加拉本来也应该是一样的,但万岁的目标是整个印度,对那些土邦王公就不能赶尽杀绝,免得对其它土邦的占领,会遇到强烈的抵抗。”

    陈进才明白了万岁的深意,这是从长远考虑,才做出的策略调整。

    缅甸不同,是要划入大明直辖疆域的,自然不会容忍那些封建王公的继续存在。

    哪怕是那些土司,权力也被削弱了不少。对治下的土民,也不再能生杀予夺,有了报备总督府这道程序。

    孟加拉也是大明要稳固占领的,那是攻掠印度的基地,更要好好经营。

    只不过,改造成大明郡县制的模式,会留出相当长的时间,不会象缅甸这般疾风暴雨。

    “暂时留些土邦王公应该更好,无权无兵,花点钱养着就是。也免得其它土邦王公惊惧,全力抗拒。”

    陈进才轻轻颌首,面带微笑,领会了皇帝的意思。

    他当然不知道,这不过是皇帝借鉴英国佬征服印度的做法。除了傀儡王公,还要挑拔其它土邦互相攻伐,以收渔人之利。

    “先打下孟加拉,稳固了之后再视情况而定。”陈进才的心已经静了下来,皇帝并没有太过急迫的催促,也更建议蚕食而不是鲸吞。

    在印度那个民族宗教,以及土邦势力都非常复杂的地方,稳扎稳打,占一地消化一地,才是平稳之道。

    想要以夷制夷,就要彻底收服,才能放心地组织附庸兵进行训练,才能放心地发放武器弹药。

    否则,不是培养敌人,给自己找麻烦嘛?

    如此想来,先保留土邦王公还真是挺必要的。

    对土邦王公也可以象培养土著精英层一样,能够崇拜并效忠大明,对于土邦的统治,大有益处。

    陈进才的思路也发散开来,与杨生芳一样,也没有马上给皇帝写信,而是要深思熟虑,让皇帝看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人口缺乏是大问题,可也不是不能够解决,这正能显出自己的本事。

    国内都缺人,对海外占领地的支援也很吃力。

    缅甸地位不同,朝廷才出台政策,引导云贵土司,乃至平民百姓迁徙定居,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以便更稳固的占领和统治。

    对于孟加拉的征伐,除了土司的力量,再迁徙人口,就比较困难。当然,缅人也能够移民,可数量依然有限。

    “用两三年的时间,稳固孟加拉的统治,归化更是要加紧进行,如同缅甸一样,归化的缅人也能看作大明子民,用于其他地方的迁徙和填充。”

    陈进才也看到了皇帝书信中的提点,就是种植结构的改变,将占领区的命脉牢牢握在手中。

    缅甸的农业条件很好,后世也是粮食出口大国。离孟加拉又很近,走海路的话,还能够近海航行,不过数百海里的距离。

    “万岁的意思很明确,粮食主产地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稳固统治的地区。比如湄公省,还有缅甸。”

    “哪怕种粮的收入会少一些,在这些稳定的统治区,也不能把经济作物放在首位和重要的位置。”

    陈进才心中不免生出几分骄傲,缅甸与湄公省并列,在皇帝心中已经是形同大明疆域的一部分,这岂不是他的功劳?

    “相比于孟加拉,缅甸才是根本,更要认真经营。归化的速度还要加快,要给那些懒惰的土著一个期限,到时达不到标准,那就阖家流放。”

    陈进才咬了咬牙,下了狠心。

    不光是在缅甸,还有孟加拉,归化也要加上时间限制,以及奖惩的规定。没有压力,土著们就没有紧迫感。

    “归化的可看作大明子民,身份地位要提升,生活水平能提高,优惠政策也能享受。超过期限不能归化的,想当奴隶老实种地也不可得。”

    “田地都是国家的,是朝廷的,耕种也只给子民,这也是大明子民的待遇。”

    流放、驱逐,甚至是杀戮,对陈进才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手段。既然是征战掠夺,又岂会有仁慈?

    相反,陈进才现在也很理解皇帝开疆拓土的意志和决心。

    想想大明从建国到衰落,其实也就不到百年的时间。

    从太祖、成祖的开疆拓土,到仁宣的战略收缩,其实就是大明衰落的开始。

    从周边开始后退,安南没了,奴儿干都司撤了,边墙外的地方全都不要了。但边患停息了吗,反倒是对大明的统治中心威胁更大了。

    现在,皇帝把疆域不断扩大,难道不是吸取教训,为大明多延国祚,为儿孙多创下基业?

    如今的明军正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的时候,马放南山太可惜了。趁着兵骄将悍,正可横扫周边蛮夷。

    要是承平日久,如历史上大明那样,军队越来越不堪战,想再重新振作,又谈何容易?

    “最重要的还是万岁的英明神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