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6章 国旗军旗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以后的继任帝王,恐怕再难有能超越的。万岁应该是这样想,才趁着自己年轻力壮,为大明和子孙多攒下基业。”

    陈进才想到这里,不禁生出种种感慨。

    亚圣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民间也有俗话:富不过三代。

    “将大明的疆域拓展万里,子孙再败家,也能多撑些时候。其实,更重要的是万岁制定下来的政策和战略能够延续,才能更加长久。”

    陈进才微眯起眼睛,感觉到自己肩上的重担。

    开拓进取的策略能否延续,还是要看实际的效果,以及获得的利益。这就需要他们来为万岁的理论,提供更多更强的实践验证。

    从国内到海外,从民生到扩张,皇帝已经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改革倾向。或者说,已经不是倾向,而是越来越多的实际行动。

    陈进才知道,皇帝是倚仗着类比开国的功绩,以及百战百胜的威望,才能在百废待兴时推动改革。

    原来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在战乱中基本瓦解,这是改革的利好。

    但也不能说没有阻力,保守的、受损的集团或个人还是存在,或许就等着改革措施遭到挫败时,再群起而攻之。

    比如对外扩张,最大的束缚可能是仁义道德。以及什么穷兵黜武、好战必亡的传统理论。

    尽管陈进才等人已经看出其中的不同,但一旦在扩张中遭到大的失败,反对之声肯定会趁机而起。

    “为了万岁的宏图大志,为了大明的辉煌崛起、长盛不衰,每一次行动都要力争胜利。”

    陈进才站起身,走到窗前,在仰光最高的建筑内,瞭望着这座新兴的城市。

    在他的头顶,飘扬着大明的旗帜。尽管他看不到,却能因此而感到骄傲。

    “大明的旗帜,将插在皇帝所指的任何地方。并将龙腾四海,猎猎飘扬,永远不落。”

    “凌云阁啊,开疆拓土之功,少不得自己能进去,还能排上号呢!”陈进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挺直了腰板。

    …………….

    红底,代表着历朝历代华夏英烈的鲜血;明黄色的龙形,代表着皇家,更代表着华夏,以及中华民族乃是龙的传人。

    大明的国旗,长方形,皇帝所设计,就是如此简单形象,并有详细的,高大上的解释。

    如此说明,国旗就有了非凡且重大的意义。

    哪怕朝代更替,也是适用的,除非不承认华夏,不承认龙的传人,或是被异族所窃据。

    而且,红色配黄色的寓意也好。在中华文化中,红色通常象征着吉祥、喜庆、热情和繁荣,而黄色则代表着尊贵、丰收、富贵和智慧。

    这样的色彩组合也常用于节日装饰、服装设计以及其它庆祝活动中,旨在传递幸福、繁荣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看,红色是一种容易引起兴奋、激动和紧张的颜色,而黄色则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当红色与黄色结合时,这种组合可以增强其热烈和活力的特性,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反正,大家看着都说好,黄立也美滋滋。

    就看这镂空的龙图案,虽然没有细致到鳞趾分明,可摇头摆尾升腾九天之势却鲜明传神。

    既然有了国旗,相关的法律也制定颁布实施。各地官府和军营,都要悬挂国旗,并定期举行升旗仪式。

    要晓谕大明子民,在教材中也加上内容,要教育民众了解国旗的精神内涵、遵守国旗升挂使用规范和升旗仪式礼仪等等。

    核心思想就是要维护国旗的尊严,规范国旗的使用,增强军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不仅在国内适用,在海外占领地也是一样,作为归化教育的措施之一。

    有了国旗,军旗也应运而生,依然是皇帝设计,又分为海、陆两种。

    旗面主体颜色为红色,既代表军人的铁血,也意味着勇气,位于上部,占旗面的四分之三;

    旗面下部四分之一则是陆海军的区别:陆军是草绿色,代表着祖国富饶的绿色大地;海军则为海蓝色,代表着大海。

    军旗的正中是金黄色的五角星,取其“胜利”的含意。

    黄立没有设计更多更细致的军旗,比如陆军中有步骑炮辎,海军也有陆战队。就这样,已经是相当正规,并领先于世界各国了。

    皇宫前的空地,已经修建成了个小广场,或者叫午门也行。高高的旗杆竖立,飘扬着大明的国旗。

    在庆典举行前,要进行升旗仪式,即便是皇帝亲临,也要向国旗行注目抚胸礼。

    “可惜,国歌还没想好。”黄立稍有些遗憾。

    面对飘扬的国旗,抚着自己的胸膛,唱着激昂的国歌,更有激情,也更能升腾起爱国之心。

    已经是十一月,北方应该是天寒地冻,南京只是刚刚零下,能偶尔看到冰,却还没有下雪。

    尽管还是寒冷的,但阳光充足,蓝天白云的天空,让阳光也依旧明媚。

    北方和辽东的奏疏,让黄立也感到轻松。粮食储备已经能支撑过这个冬天,甚至明年需要的数量也比预计的少很多。

    光复大明的第一个冬天,百姓们能够不挨饿,不能说是奇迹,但确实让朝廷付出了极大的精力。

    “明年会更好,北上迁都的时间也要提前了。”黄立放下奏疏,已经有了乐观的预期。

    哪怕再有灾害,只要不是大面积的,北方和辽东的耕种和收获也要比今年强很多。

    只是各地报上来的耕地数量和耕种计划,对照今年,就增加了两倍还多。

    由于鞑虏的横征暴敛,以及战争的影响,今年北方的耕种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田地有收获。

    “牛马的增加,让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