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怎麽是我登基[基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等手段也只瞒得过城西那一小片地。

    要知道元州作为交南最繁华的州府,不仅有交南最大的通商港口,商业往来鼎盛,土地更是广袤肥沃。

    如今细细盘查下来,各族名下原本可是牢牢攥着元州十之八九的田地,即便刨除城西那片土地,其余五六成土地的归属,也足以让他们寝食难安。

    这日,月上中天,元州城最气派的醉流云酒楼內,数位世家家主还围坐一处。

    一人猛地将茶盏掼在桌上,碎片迸溅:“那些贱民分了地,往后谁还给咱们种地?莫非要我们自己去种?”

    另一位家主捻着胡须苦笑:“更狠的还在后头,王爷前些日子彻查了城西那片地的地契,连带其他无主官田的地契都翻了个底朝天,咱们手裏的土地不少,当年为此做的手脚更是不少,若是王爷再来一轮清查……”

    话音戛然而止,屋內众人脸色瞬间惨白,烛火在铜灯盏裏明明灭灭,映得众人眼底皆是惊惶。

    恍惚间,他们仿佛又看见那日刑场之上,雁萧关麾下神武军刀光如雪,无数头颅滚落,鲜血浸透青砖,腥气三日不散。

    在雁萧关的铁腕之下,地重要还是命重要,答案不言而喻。

    往日趾高气扬的世家家主们,此刻如惊弓之鸟,绞尽脑汁编造各种理由,争先恐后将手中来歷不明的土地上缴府衙。

    游岑极与绮华领着从天都来的人手,同这些人周旋数日,最终无奈地接收了大批田产文书。

    与各族族长焦心挠肺全然不同,府衙书房內,明几许正倚着雕花窗棂,指尖轻轻翻过书页,自得到那本化学书籍后,他便格外痴迷。

    眠山月起初只当他是被书中古怪的图画吸引,对裏头的知识该是全然看不懂的。

    毕竟作为系统,它虽未亲歷现代社会,却也听闻过化学之难。

    据说在现世中,即便自幼接触相关知识的学生,学起来也常抓耳挠腮,更遑论明几许这个毫无基础的古代人,那些分子式与反应原理,在他眼中理应与天书无异。

    可在前两日,这个想法被明几许的表现彻底打破。

    一日午后,雁萧关处理完政务,瞥见伏案研读的明几许,闲极无聊的凑了过去,明几许却对他视而不见,无奈,他只得开口:"读了此书这些时日,可有什麽见解?"

    明几许抬眸,神色平静如常,将书本轻轻合上:"殿下,这书中所言的'化合之术',实则与方士炼丹有异曲同工之妙,你看这'水'的构成......"

    他执起狼毫,在宣纸上画出HO的分子式:"书中说水由两种'元素'组成,遇催化剂可分解为'氢气'与'氧气',此二者一可燃烧,一可助燃……"

    随着明几许有条不紊的讲解,雁萧关的眉头越皱越紧,那些陌生的名词如乱麻般缠在脑中,眼前浮现的却是一种气体在水面上熊熊燃烧的景象,与他所知水火不容的常识相悖,直听得他太阳xue突突跳动。

    一旁的眠山月更是瞪大了眼,那些复杂的理论它亦是一窍不通,此刻经明几许口中说出,它当然是说不出的惊讶。

    这完全不合常理的学习能力和速度,简直匪夷所思!

    雁萧关听得云裏雾裏,几次试图追问,却见明几许目光灼灼,越讲越投入,根本无暇顾及旁人。几番张口,话到嘴边又咽下,无奈之下,他只得将注意力重新转回堆积如山的府衙公文上。

    此后日子裏,元州新政推进得如火如荼,雁萧关即便忙得脚不沾地,他仍记挂着沉迷化学书的明几许。

    见对方读书入迷时常错过饭点,便特意吩咐后厨随时温着饭菜,瞧着明几许深夜仍就着烛火钻研,又得亲自押着人洗漱哄睡,担心其久坐看书伤神,每日总要抽出片刻,强拉着明几许在府中散步透气。

    堂堂王爷,愣是将伺候人的活儿做得细致入微,从饮食起居到作息调养,桩桩件件都操碎了心。

    日子就这麽悠悠流逝,元州的春天来得格外热闹。

    柳树抽嫩芽,河流碎薄冰,春风抚新地,整个元州仿佛沉寂的泥土被翻挖敲散,蓬松而充满勃勃生机。

    自分到田地后,百姓们像换了个人似的,天还没亮透,村裏就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壮劳力扛着官府出借的农具,精神抖擞地清整土地,孩子们在田垄间追逐嬉闹,乐呵呵的笑声顺着风,飘到聚在水渠旁浣洗衣物的女人们耳中。

    而在这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中,宣州派来的文吏才姍姍来迟。

    游岑极带着他的弟子和黛莺和送来的一批人,亦圆满地完成了雁萧关安排的任务。

    这些人处理田籍赋税时条理清晰,面对世家刁难时不卑不亢,能力、心性俱是上上之选,确如游岑极先前所说,若不是因着宣毕渊同太子斗法搅乱朝局,他们早该被派往各地为官。

    如今这批人才落入雁萧关手中,着实是天降机缘。

    只是元州新政初成,各衙署人手虽缺,却容不得贸然安排。

    元州来的这批人恰好提醒了雁萧关,随意安插恐生事端,不若让久经官场的文吏们对众人进行能力考核,再依其所长分配到对应衙署。

    宣州来人一踏入元州府衙,便被雁萧关委以这项差事。

    为首的文吏看着案头密密麻麻的待考名单,眉头拧成疙瘩,朝廷选官向来重门第、察孝廉,需经州郡举荐,吏部复核,层层递进耗时数月,哪有这般仓促设考的道理?

    可雁萧关贵为当朝王爷,宣州又是皇帝钦赐于他的封地,算起来他们可都是雁萧关的属官,纵使满心不忿,也只能咬着牙应下。

    游岑极得知此事,当即进言:“若单凭考官主观评定,恐有失公允,即使国子监考核学子时,亦有经史策论考察。”

    见雁萧关不明,他解释道:“国子监以研习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兼习《论语》《孝经》,前朝时为经世致用,还增设律学、算学等实用学科,学子在受考评之时,需通过其研习经学的表现品评其等级,若是等级为中下,则不能派官。”

    说罢,见雁萧关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