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洲际杯决赛:第一场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更多还是来自于长期锻炼的肌肉记忆。

    就比如视线来到高于池沿的时候,杭峰就知道自己要跳了。

    从蓄力再到真正跳起来,只有瞬息的功夫。

    同时视线已经远远高出池沿,并且还有往上冲的趋势。

    就算不跳,也能抛飞起来。

    但在职业赛场,自然不是这麽滑的。

    在雪板即将脱离冰壁的前一秒,杭峰极为准确,猛地向上跃起。

    身体圈成一团,后手抓板尾,同时向后翻腾。

    向后翻腾?

    这是一个外刃的翻腾动作。

    在U型池裏,向后翻腾反而是个比较简单的动作。

    想要在这一跳拿到高分,就要看杭峰能够完成的周数和变化。

    裁判和观众们凝目看去,就连范总都专注地盯着,毕竟杭峰是唯一一个没有提前制定动作的选手,就连范总都不知道他在这一跳想要做什麽。

    向后翻腾一周。

    同时偏轴转体了两周。

    随后落地。

    一共三周1080的二段变化吗?

    杭峰在资格赛裏,第二跳可是都能完成三周半的啊。

    半周的差距,以每一跳20分为基础,这第二跳的少了半周,裁判可能会直接少给2分左右啊。

    紧接着,杭峰反向落地。

    落地精准的就像是通过机械辅助测量过,距离池沿不足一米。

    哦,反向落地,裁判会有1~2分的加分,三下五除二,好像也没有亏多少。

    同时,杭峰的起落点都非常接近池沿,高度和抛物线都非常漂亮,这是一个加分点。

    裁判最少会给一分。

    所以算是牺牲了难度,换取了高度值吗?

    也不对,这不还有个反向落地嘛。

    范总一时间不是很能理解杭峰的做法,毕竟双方成为教授关系的时间还很短,很多时候杭峰的做法,范总都要想一下才明白。

    就比如第二跳结束后,杭峰用着超出华国国家队最高实力,也就是孙烈在第三跳结束后才能够达到的速度,轻松以超过60迈的速度冲向对面。

    范总悟了。

    杭峰明显是在第二跳降低周数,以获取更多的惯性,为第三跳的大招做准备。

    同时,为了避免这一跳的分数太低,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反向的落地。

    小子一句话不说,心裏还是算的很精嘛。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杭峰对这次比赛的重视,对冠军的争夺心。

    尽可能的在前面两跳获得超过60迈的速度,还不能降低难度,可以称得上的艺高人胆大了。

    范总提着的心脏放下来一点点。

    60迈绝对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速度,在U型池裏,几乎所有高难度的动作,完成的最低标准都是60迈。

    杭峰用最快的速度积累到60迈,第三跳真正上难度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

    果然,冲到对面的杭峰,开始了他的第三跳。

    倒滑的起跳,因为看不见身后的池壁,难度分必然会更高。

    杭峰扭转身体,一部分当然还是要靠看,一部分却要依靠经验。

    视野变化,不如正滑的直接,扭曲的视野为起跳的精准性带来了难度,但这些都难不住杭峰,一口气被深深吸入肺腑,杭峰猛地向上跳起。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