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11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报纸的创办涉及到了民生、吏治、教化,和户部、吏部和礼部的职能都有牵扯。得找个能总管全局说话还管用的人。

    扶苏的心里一下浮现了两个名字。

    范仲淹, 富弼。

    恰好这二人一个是他刚谋面的师父, 一个是他科举的座主。枢密都承旨给官家和相公传话很正常。小弟子遇事不决,要走后门请教一下也很正常, 对吧?

    扶苏抬起步子, 迈向了枢密院的方向。因他路上要穿过数个官衙,一路上碰到不少扶苏不认得, 却认得他的官员们。

    “小三元郎, 这是刚从垂拱殿出来吗?要去哪里啊?”

    扶苏扬了扬报纸的底稿:“官家有事要和范相、富相商量。我负责从中传个话。”

    “看起来心情不错?”

    “那可不,新官上任三把火嘛。”

    类似的寒暄扶苏一路上碰到了许多, 他都回以相同的微笑对应。不管是真情好意、还是话里带刺的人,都在他那张糯乎乎白团儿般的脸蛋、和乌莹莹的大眼面前败下阵来。

    扶苏一路畅通无阻走到枢密院。他发现, 越靠近枢密院, 有空和他搭话寒暄的人就越少、来往之人的脸色也越严肃。就连他自己也不免受到感染, 原本轻松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但扶苏却并不讨厌这种气氛。

    他一路畅通无阻地找到了范仲淹,后者见他来也露出了惊喜的神情:“你来得正好,为师恰巧有事要找你, 不用多跑一趟了。”

    “嗯?您有什么事要找我?”

    范仲淹露出似无奈似欣慰的表情:“还不是你那编排了武侯的话本子惹的祸。”

    扶苏摸了摸鼻子, 心虚不已。他的手立刻伸进袖袋, 试图摸出报纸的底稿,展示一下自己的辟谣新作,就听到范仲淹徐徐说道:“也不知怎的, 那本子传到汴京以外的地界去了,就有商人们成片前来汴京,想要买入棉花种子。”

    “但第一批已在汴京附近发完了,官府手上哪还有种子。但他们偏偏不依,都闹到我前面了,现在就在汴京住下了,说不拿到种子不肯走呢。”

    “是哪里来的商人呀?”扶苏问。

    不仅消息灵通不说,商业头脑也相当灵敏。而且有能量掀起声浪,一路闹到范仲淹跟前,说明财力也不一般。听起来是相当不错的合作对象。

    范仲淹沉吟片刻:“似是苏杭一带。”

    扶苏大大的眼睛倏然生光:“太好了先生,西北将士的冬衣有着落了。”

    范仲淹:“……?”

    “苏杭那一片不是一向纺织兴旺么?那里的商人们问我们要棉花种子,可以,我们还可以免费派发种子。但等到棉花成熟之后,他们必须返足数的棉衣给我们。”

    “运到汴京,然后再……运到西北?”

    扶苏:“对!”

    范仲淹却迟疑了:“此举与商贾为伍、与民争利,有伤朝廷之颜面。”

    “您难道没有听过一句话吗?”

    扶苏缓缓道:“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他掰起手指头数着:“朝廷在新地方推广了棉花、商人们得到了利润、苏杭的百姓们有新的工可做,荷包更宽裕、西北的将士也有冬衣可穿。怎么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00-110(第3/16页)

    都是天大的好事一桩。当然了,也有一点代价,就是……”

    范仲淹:“就是,负责此事的老夫,要背上几句‘与民争利’的唾骂,对吧?”

    扶苏连忙举起手来,丝质的袖子顺势滑落,露出半边莲藕一般的小白胳膊:“我也可以背的。不,还是全部让我背吧。”

    有损范仲淹名声的事,他做不到啊!

    “这天底下哪有老师主事,却让学生担责的说法?”范仲淹把扶苏的小胳膊按了下去:“罢了,更难听的名声也不是没背过。”

    想当初,也就是去岁吧,他提出“明黜陟”等十条新政时,朝堂上的非难不知比现在多少倍。他还不是笑着坦然接受了。

    扶苏听得心底酸软一片。

    他当然知道,范仲淹所说的“更难听”指的是什么。更遗憾的是,历史上,范仲淹再未被起复,他的理想也一生未能实现。

    扶苏极为认真、一字一顿地说道:“老师,您以后的名声,肯定能传到千秋以后的。”

    这是唯一的安慰。

    “文正”的谥号因为范仲淹,成了文臣最高级别的美谥。岳阳楼也成为了五A级景区,背范仲淹写的文章,还能免门票钱呢。

    范仲淹哑然失笑。

    他突然做出了一个对双方身份而言极失礼的举动——揉了揉扶苏的头,恋恋不舍地收回了手,温声道:“宗肃今日来枢密院,是有什么事呢?”

    “噢,有的。”扶苏闻言连忙从袖袋中掏出报纸的底稿:“我想办一份报纸,通行于天下,尤其是百姓之间。底稿已经写好了,想来问问您落地实行。”

    范仲淹在听到“通行天下”四字时,神情立刻严肃了起来。他一边展开了底稿细看:“先说说,你是如何构想的。”

    这个问题,扶苏早有准备。

    他清了清嗓子,把和同伴们商量好的细则尽数讲了出来。范仲淹也听得聚精会神,眉头时而紧蹙时而松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