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110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不过,踏上陛阶的时候,扶苏的耳朵已是通红的一片。

    坏消息,刚才完全是在跟空气斗智斗勇,丢死人了!

    好消息,斗智斗勇的对象是空气,所以再怎么丢人也无人发觉。

    扶苏再度猛地回身,大大的眼睛扫过背后每一个角落。嗯,确定是无人发觉。

    垂拱殿之中,官家正在批阅着奏折。不过仔细看去就会发现,他的眼神飘忽,写字的速度也十分缓慢,整个人心不在焉,不知该想些什么。与素日勤政的模样大有不同。

    直到“哒哒”的脚步声响起,他文气和善的面上才泛起一丝笑意的涟漪。

    “终于来见朕了?想好以后要忙什么了?”

    扶苏:“嗯……”

    他把怀里的报纸样本一掏:“我想办报。不是邸报,是让大宋百姓们都能读,能看的报。”

    仁宗顿时来了兴致:“哦?”

    民间用于启蒙识字的读本,在北宋已有《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蒙学》等等。但给百姓而非官员看的报纸?他还是头一次听说。

    简简单单几个字,官家却从中嗅到了扶苏庞大的野心。他深深看了儿子一眼,迫不及待接过了报纸的样本,翻开第一页,入目便是吸引眼球的营销号标题。

    仁宗:“……”

    好的,明白为什么强调是给百姓看的了。

    他用手抵着额头,发出一阵阵闷笑声:“肃儿你似乎对……嗯……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00-110(第2/16页)

    里巴人之事了解颇多?当然,阿爹不是说你文采不好的意思,你毕竟是三元及第……”

    扶苏听了,顿时郁闷得要命:“阿爹,你就别越描越黑了!”

    又逃避式地转移话题:“我想借舆图一用,你放在了哪里?有十六州的那版。”

    仁宗的眼睛还粘在报纸上,随口说道:“右二柜子的第三个抽屉,你应该够不到,让黄都知给你拿吧。”

    扶苏停下脚步,心中倏然一动。

    官家张口就能准确说出舆图的位置。要知道上一次他派人找舆图的时候,还到处找了好久。岂不是说明,这段日子里,阿爹他不止一次翻看了舆图?不止一切思及收复十六州之事?

    这一切因谁而起,扶苏心知肚明。

    他捏着舆图的手紧了紧无声地叹了口气,只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一点。可不能把人心火点燃之后,又浇灭了啊。

    要知道,虽然一切的策划者是他扶苏,但坐在皇帝位置上的还是官家呢。他任内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盖棺论定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官家是赌上了生前身后名相信自己的。

    “仁”本是个极好的谥号。他却在奉先殿锐评过仁宗“只图清平之虚名”。正因如此,官家才放权给自己,让他大刀阔斧去改革。要是有个差池,连仁宗原本的谥号都保不住,他就太对不起阿爹了。

    那厢,仁宗已看完了全部内容:“前后各空了一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呢?”

    “后面是留给苏洵的文章。前面我想找富相公或者师父,随便谁有空,帮我写个序。”

    “哦?那你为何不找朕呢?”

    仁宗发出了锥心之问:“是嫌朕的文采不够好?不及你师父和富相公?”

    扶苏:“……当然不是!”

    他立刻否认了,当然更不可能说自己只是单纯忘了还有爹这个选项。

    “我是、我是……觉得您日理万机,恐怕腾不出手所以才……”

    仁宗把儿子心虚的小表情尽收眼底,嘴角微勾,却没有直接戳破:“给肃儿你一篇序文的时间还是有的。”

    “范仲淹、富弼他们自己便文采斐然,足以传于后世。但朕之文章,说不定还要依靠此报方能青史留名呢。”

    仁宗说着说着来了兴致:“既然如此,不若把字也一并提了。肃儿,你可有想好此报叫什么名字么?”

    按理来说,报纸发行地位于汴京,叫《汴京日报》合情合理,大一点就叫《大宋日报》,都是稳妥又气派的名字。一听就是正规机构发行的报纸。

    但扶苏思考了良久,忽地抬头:“求知。”

    他说:“我想叫《求知报》”

    他希望,所有读者都能从中求索到知识,洗涤曾经愚枉的眼睛。更重要的是,只要有求知之心,一个国家就永远不怕没有前方——

    作者有话说:说个题外话,我的读者里有看衍生的吗?

    最近突然想开一本二次元言情预收,但和我专栏画风差距太大了(思索)

    顺便说一句,麻烦读者友友们收藏一下《九阙》吧,不感兴趣也麻烦收藏下吧呜呜呜,这本是肯定今年内会写的,大纲已经做好。但是才40个收藏,开文大概率要喝西北风[爆哭]救救我……[爆哭]

    第102章 第 102 章 致敬传奇宿敌王安石司……

    扶苏空手而来, 最终满载而归。

    既收获了官家亲笔所写的题字和序文,省了大笔的广告费用,还相当于拿到了官府衙门的通行证——官家亲自给背书的项目, 谁敢故意拖延推诿、不肯经办呢?

    他站在垂拱殿门口, 陷入了沉思。

    现在该找谁来着?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