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6章 清君侧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36章 清君侧

    …

    方腊本是青溪士绅方有常家漆园中的一个佣工,他虽然出身低微,却生得魁梧豪迈,喜欢结交朋友,家族里又人才济济。他族叔方肥素有智慧,兄长方五丶方七皆膂力过人,甚至就连他十六岁的妹妹方百花都是使枪弄棒的好手。

    这使得方圆十里,无人不知他方腊方十三的名号。

    之前,方腊不是在新安江畔浣衣时,看见了水中自己的倒影穿着龙袍丶头戴皇冠嘛,他逢人便吹嘘此事,言自己是天命所归。

    睦州之地自古便有「天子基」丶「万年楼」的谶语,百馀年前本地女子陈硕真便在此称帝,自称「文佳皇帝」,更让这片土地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方腊竟「天子之相」,让人觉得方腊很不凡,将他当成了第二个陈硕真,进而更愿意跟方腊结交,其「天命之说」不胫而走,甚至就连摩尼教教主汪公老佛都将他引为座上宾,每逢讲经便邀其同席。

    方腊整日游手好闲不用心工作,净结交那些泼皮无赖,与三教九流往来,谈论的全都是「改天换日」的狂言,还跟摩尼教这种被朝廷定为魔教的秘密组织来往,引得方有常寝食难安。

    要知道,方腊是方有常家的佣工不假,但与此同时,方有常和方腊还有亲戚关系,两家人甚至都没有出五服,而谋反这种大不赦的重罪向来是要株连九族的,一旦方腊被定性成谋反,方有常一家也得跟方腊一块上断头台。

    方有常思虑再三,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命三子方庚将方腊捉起来关在粮仓中,又遣次子方熊连夜奔赴县衙,向知县陈光密报方腊谋反,想要跟方腊撇清关系的同时,再拿方腊的脑袋换取他家人晋升的功劳。

    此事,很快就被方腊这一支的族长方肥得知。

    方有常知道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素有智慧的方肥又怎麽可能不知道,一旦方腊的谋反大罪被坐实,他们这一族老老少少,男的全都得被诛杀,女的全都得进入教坊司,无一能得幸免。

    换而言之,在方肥看来,方有常不是在拿方腊一人的脑袋换他家人的富贵,而是拿他们这一族人的血染红他家人的官帽。

    这方肥如何能忍?

    于是,方肥敲响宗祠大鼓,打着救方腊的名义聚集起来了上百人,他们举着火把,扛着锄头镰刀,如潮水般涌向方有常家,将方腊给救了出来。

    方有常一看形势不妙,举家逃到了自家的漆园里。

    方腊获救了之后,大恨方有常一家不顾念远亲情意,欲致他于死地,还想害了他们这一支,认为不能留下祸根,便在打听到方有常一家的去处之后,当机立断,蛊惑来救他的人起义,然后找方有常一家报仇雪恨和永绝后患。

    方有常一家之所以会逃到漆园里躲避,就是想仗着漆园里有他家千馀工官丶工徒和佣工以及数十家丁和庄客,以为方腊和他的亲朋好友不敢来漆园里找他们一家的麻烦。

    可方有常一家万万没想到,方腊料定了,他们动手诛杀方有常一家,方有常家的工人和佣人不仅不会帮为富不仁的方有常一家,没准还会趁机报仇一块杀人。

    结果证明,方腊是对的。

    看见方腊和他的亲朋好友要诛杀方有常一家,不少被方有常一家剥削得活不下去了的工人和佣人,二话不说就跟着方腊他们一块杀人。

    因为要杀方有常一家的人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方有常家的庄客和家丁都不敢上前阻拦。

    这才导致方有常一家四十二口很快被屠杀一空。

    这个世界没有花石纲,但士绅对百姓的剥削,丝毫不输花石纲。

    关键,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北方百姓的幸福生活的对比下,活着都费劲的南方百姓更显得苦不堪言。

    而且,赵宋王朝向来对那些闹得凶的起义军发出招安,然后花钱供养他们,让他们不要再闹事和去镇压别的起义之人。

    据说,在北方闹得沸沸扬扬的宋江义军,就多次得到朝廷的招安,朝廷甚至给宋江开出来了「安抚使」这样的高官,其部下好汉人人都有升赏,可就因为没有杀光士绅,宋江义军执意不接受招安。

    这无疑给了有起义之心的人一线曙光,让他们心想:成了,可以成为新朝的权贵;败了,也可以接受旧朝的招安。左右都比现在这看不见天日的生活要好得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了方腊等人诛杀方有常一家的刺激,又听了方腊的蛊惑,关键方腊还假借「得天符牒」用鬼神来给起义造势,关键的关键方腊还提出了「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的口号,这些饱受剥削压迫之苦的民众,怎麽可能不积极响应?

    「大善!!!」

    见人心可用,方肥压低声音对方五丶方七丶方百花等核心人员说:「大势已成,速去招募敢勇!」

    当场,方家人就招募了千馀敢勇。

    方腊率众起义成功。

    接下来的日子,附近之人听说,方腊率众起义,纷纷前来投奔。

    短短十多天时间,方腊义军就超过了万人。

    而这时,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来到了方腊义军。

    这第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就是,赵宋王朝的名臣包青天包拯的五世孙包康。

    包康从小就怀有异志,对赵宋王朝的政治腐败,贪官横行,捐税繁重,表示出极端的愤慨。

    这些年,包康到处远游讲学,结交朋友颇广,而方腊就是他的挚友之一。

    其实,方腊所知道的那点跟起义有关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包康跟他说的,甚至可以说,就是包康向方腊灌输的起义的理念。

    所以包康跟方腊也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因此,方腊这边起义刚成功,立即就派人去给包康送信,邀请包康来一同起义。

    方腊如此重视包康,除了看重包康的能力以外,更看重包康名门望族的身份。

    ——出身不行的方腊,如今急需增加他自己的威望,这样才能使他坐稳义军领袖的位置,而包康的到来,对方腊而言,无疑就是雪中送炭,能大大增加方腊的威望。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