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6章 清君侧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第二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就是给方腊《推背图》的那个道人,也就是宋江义军的二号人物吴用。

    过了最初的冲动,方腊也意识到了起义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把脑袋别在腰间九死一生的买卖,他虽心中豪情万丈,却也难免生出几分忐忑。

    曾成功率领起义又在宋军的围剿下坚持了两年多还没有被剿灭的宋江义军的二当家吴用的到来,无疑为方腊起义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所以,本就对吴用很尊敬的方腊,在得知吴用是宋江义军的二号人物了之后,对吴用更是敬若上宾,言必称先生,礼遇有加。

    方腊大摆筵席为吴用和包康接风过后,便和他的头号智囊方肥一块将吴用和包康请到了上房商议方腊义军的未来。

    有小厮为四人倒好了茶之后,方腊就开门见山地问:「二位先生有何可教小可?」

    包康冲吴用一抬手,示意吴用先说。

    吴用也没有推辞,他说:「起义首重纲领,若纲领得当,则能聚人心,明方向,激起天下共鸣,使义军如虎添翼,势不可挡。我观古今起义之事,多以均贫富丶反贪腐为号召,此诚为民众之心声也。然则,此等纲领虽得民心,却易为朝廷所忌惮,招安之路亦随之断绝。故我以为,我辈起义,纲领需兼具民心与策略,既要让百姓看到希望,又要为日后招安留下馀地。」

    方腊听言,眉头就是一皱。他率众起义,可不是为了招安,而是为了当皇帝。他绝不是宋江那种胸无大志的义军领袖,他是天命所归的皇帝。对此,他深信不疑。

    吴用看出来了方腊不愿意听这样的话,但他不在乎,因为他这话根本就不是对方腊说的,而是对跟方腊起义的人说的,所以他继续自顾自地说:「如我义军所主张地诛杀抵御朝廷改革不给民众活路的士绅,便得到民众拥护,从者云集,且只要我等不愿意再做义军,接受朝廷招安,摇身一变,便可去朝廷当官,也不会为朝廷所不容,此乃两全其美之策也。」

    顿了顿,吴用又说:「当今陛下英明神武,收复青唐丶收复西夏丶收复燕云十一州,夺回被辽朝勒索去岁币,常常给民众免税,又推出《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等良策救民,于我百姓而言,已是恩同再造,泽被苍生,北方百姓,如今无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皆陛下之功也。若贵军打出反抗陛下旗号,恐难赢得天下人心,或不得百姓支持,陷入孤立无援之境。窃以为,贵军之旗帜,不应单纯反对朝廷,而应聚焦于清除地方士绅,助朝廷推行改革上。如此,既可顺应民心,又能避免与朝廷全面为敌,为日后招安留下转圜馀地。」

    说到这里,吴用微微一笑:「此一家之言,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不等方腊说话,一旁的包康就说:「吴先生所言极是,我刚从北方归来,经朝廷改革,北方政通人和,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每谈及陛下,必言我圣主也,无不心怀感激,颂声载道。若我义军贸然举起反旗,与陛下为敌,实非明智之举。且陛下广纳贤才,励精图治,国家正步入盛世,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也。」

    见包康也这麽说,方腊失望不已!

    方腊的目光在吴用与包康之间来回游移,心中五味杂陈。他本想在这两位智者面前展现自己宏伟的蓝图,却未曾料到,二人竟都主张与朝廷和解,走招安之路。这与他心中的帝王之梦,简直是南辕北辙。

    这时,包康问道:「不知贵军,今在何处?」

    吴用没有隐瞒,而是实话实说:「在海州,不日便要南下,尽数进入江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要是宋江义军过江,跟他们方腊义军抢地盘,那南方是谁的?到时候,是他宋江当南方的皇帝,还是他方腊当南方的皇帝?

    关键,宋江义军现在已经有十万人马了,而且还是跟宋军周旋了两年的十万人马,并且方腊听说宋江义军中有不少是正规的宋军,这根本就不是现阶段只有万馀民夫的方腊义军可以比。

    这让方腊心中警铃大作。

    另一边,包康不无诧异地问:「哦?贵军亦要来我江南?」

    吴用不无自豪地说:「北方改革已成,北方士绅再不敢抗拒《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北方百姓已丰衣足食丶安居乐业,无须我等再替天行道,而南方士绅依旧抗拒朝廷改革,欺压百姓,民不聊生,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江南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等义军自当南下,解救江南百姓于倒悬。」

    说到这里,吴用说出他此行的目的:「我此来,便是与贵军商议,如何联合,诛杀士绅,助朝廷改革,帮南方百姓过上北方百姓那样的生活?」

    包康点点头:「此事确需商议,若你我两家能齐心协力,解放南方指日可待。」

    方腊挤出一个笑容:「二位先生言之有理,只是,如何联合,还须从长计议……」

    接着,方腊就「很热情」地张罗吴用和包康去休息。

    不想,对方腊还是有所了解的包康,转头就又回来了,他对方腊推心置腹地说:

    「我去北方看过了,那里如今发展得极好,即便教我等来治理,也断不可能做得更好,且你道宋江一夥为何能转战北方两年多不被剿灭,盖因朝廷并无剿他之心,并未动用击败西北二虏的神机军丶四辅军及边军对其围剿,不然,其部安能逍遥至今?」

    「我南方百姓对朝廷并无恶意,只恨士绅不给其活路,若举错义旗,只怕前功尽弃。」

    「……」

    包康跟方腊说了很多,都是劝方腊不要选错了对手的金玉良言。

    关键,方腊义军中的大多人,包括方腊的头号智囊方肥,都赞成吴用所说的,也就是,主张他们跟宋江义军一样,只杀士绅,不反朝廷,这样,他们不论输赢都能当官,成为新的士绅。

    对此,方腊很郁闷,也不知道该怎麽选他们的政治纲领?

    直到这天,方腊最期待的汪公老佛也来投方腊了。

    汪公老佛不是自己来的,他还带来了三百摩尼教的信徒。

    这三百摩尼教的信徒,全都是摩尼教的骨干人员,深受摩尼教的教义薰陶,绝对造反的主力。

    换而言之,汪公老佛这次差不多是把摩尼教的家底都带了过来。

    得知这一消息,包康对方腊说:「摩尼教是助陈硕真揭竿起义成功过,但摩尼教崇尚二宗三际,乃以鼓动叛乱为使命,故而此教只可利用,不可作为依仗。」

    方腊笑道:「小弟曾听汪公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