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清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书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软的捏,下手要尽快。

    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方孝孺撇开成见,建议皇帝启用锦衣卫和宦官。

    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号称无孔不入,办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几块肉,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废了几年,架子还在,应该能挑出可用之人。

    宦官中一直流传燕王仁爱之名,连方孝孺都有耳闻,不知道的,或许只有身居皇宫,被宦官和宫人包围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报信,老谋深算的燕王应该也会中计。

    “派遣锦衣卫入燕贻世子,令宦官至燕王处报信,此计可成。”

    重新启用锦衣卫?

    建文帝脸上浮现出几许迟疑之色。

    暗地里他一直在用锦衣卫,同燕王有牵连的勋贵和武将家中都有锦衣卫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们一直被蒙在鼓里。依方孝孺计划行事,无论事成与否,锦衣卫都会被摆到台面上,这同朱允炆一贯的形象完全不符。

    宦官更让建文帝皱眉。

    太-祖高皇帝亲自立下石碑,宦官敢干预政事,发现就砍头。剥皮充草是官员的待遇,宦官无权享受。

    “爱卿,一定要用锦衣卫和宦官吗?朕……”建文帝很是犹豫,“或许可从勋贵中择选一二?”

    “陛下,此计非锦衣卫同宦官不成。”

    “果真不成?”

    “果真不成。”

    “……好吧。”

    建文帝又一次被方孝孺说服了。当即命方孝孺起草诏书,召锦衣卫千户张安觐见。至于为燕王送信的宦官,建文帝选定了王景弘。

    在皇帝看来,一直随侍在他身边的王太监,忠心应该没有问题。

    旨意一出,连王景弘都不敢相信。

    方孝孺挖了坑,建文帝仍觉得深度不够,自己又挖了两锹。

    当真是天意弄人,点背不能怨社会。

    “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

    张千户是难得的忠心之人,虽然以敏锐的直觉察觉到此行定是有去无回,无论燕王中计与否,自己的项上人头都将不保,仍毫不迟疑的接受了任务。

    不接受也不行。获悉如此机密,又蒙皇帝亲自召见,敢拒绝,同样是死路一条。

    王景弘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奴婢此去,不能再侍奉陛下,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

    建文帝难得给宦官一个好脸,温声安慰了王景弘几句,还给了他不少赏赐,自以为得到王景弘的忠心。殊不知,眼前这个泪流满面的宦官,正暗地中盘算将计就计,将朝廷兵力不足,京城空虚的消息一并告知燕王。

    正愁消息送不出去,方大学士当真是及时雨啊!

    一番谋划之后,建文帝三年十一月,锦衣卫千户张安和内侍监太监王景弘带着方孝孺拟定的诏书出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和》 第九十三章(第4/1页)

    短暂的皇帝生涯中,朱允炆犯下过无数的错误,宠信竖儒,向书呆子问计,无疑能排入前三位。

    被坑一次,可以说是情商不高。

    被坑了一次又一次,那就是智商有问题。

    建文帝的智商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然洪武帝也不会选他做继承人。无奈头型特殊,脑袋上有坑,没问题也成了有问题。

    方孝孺是学问大家,是条硬汉,更是一颗红心向皇帝的忠臣。

    可惜,他的能力全都用在了读书上,完全套用书上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解决造反的问题,注定会撞个头破血流。不过,有仁慈的皇帝挡在面前,要撞,也是他先-上。

    何谓好心办坏事,坑人于无形?方大学士将为世人呈现其中真髓。

    燕王以武力逼迫,建文帝尚能坚-挺。

    方大学士亲自挖坑,朱允炆彻底栽倒。

    方孝孺不通实务,却辩才一流。

    建文帝为方孝孺的口才折服,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对燕王父子实行离间之策。

    周王被抓,就因儿子告发。

    建文帝知道燕王不是周王,朱高炽三兄弟也不是为了爵位敢举报老爹的朱有爋,可总要试试看。燕王多疑,只要对朱高炽产生怀疑,目的就已经达到。

    父子相疑,兄弟相争。

    或许不用建文帝动手,燕王的军队就会从内部瓦解。

    乾清宫内,方孝孺侃侃而谈,以一个学者的角度,用最严谨的态度,向建文帝列举了离间之计的种种好处。

    “兵家贵间。臣以为,陛下可遣书于世子,令归朝廷,不究其责,并许以王位。时令人密报燕王,王必北归。天军可趁机夺回粮道,从容布置。再号令天下勤王之兵,大举北伐,事成矣。”

    建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拍一下桌案,称赞一声“先生大才!”

    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奸之人!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尽忠智,肝脑涂地。

    当真是忠臣啊!

    建文帝被彻底感动了,执手泪眼,君臣相得。

    情形似曾相识?

    燕王起兵造反时,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君臣三人没少如此“相得”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