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官敢干预政事,发现就砍头。剥皮充草是官员的待遇,宦官无权享受。
“爱卿,一定要用锦衣卫和宦官吗?朕……”建文帝很是犹豫,“或许可从勋贵中择选一二?”
“陛下,此计非锦衣卫同宦官不成。”
“果真不成?”
“果真不成。”
“……好吧。”
建文帝又一次被方孝孺说服了。当即命方孝孺起草诏书,召锦衣卫千户张安觐见。至于为燕王送信的宦官,建文帝选定了王景弘。
在皇帝看来,一直随侍在他身边的王太监,忠心应该没有问题。
旨意一出,连王景弘都不敢相信。
方孝孺挖了坑,建文帝仍觉得深度不够,自己又挖了两锹。
当真是天意弄人,点背不能怨社会。
“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
张千户是难得的忠心之人,虽然以敏锐的直觉察觉到此行定是有去无回,无论燕王中计与否,自己的项上人头都将不保,仍毫不迟疑的接受了任务。
不接受也不行。获悉如此机密,又蒙皇帝亲自召见,敢拒绝,同样是死路一条。
王景弘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奴婢此去,不能再侍奉陛下,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
建文帝难得给宦官一个好脸,温声安慰了王景弘几句,还给了他不少赏赐,自以为得到王景弘的忠心。殊不知,眼前这个泪流满面的宦官,正暗地中盘算将计就计,将朝廷兵力不足,京城空虚的消息一并告知燕王。
正愁消息送不出去,方大学士当真是及时雨啊!
一番谋划之后,建文帝三年十一月,锦衣卫千户张安和内侍监太监王景弘带着方孝孺拟定的诏书出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和》 第九十三章(第3/1页)
短暂的皇帝生涯中,朱允炆犯下过无数的错误,宠信竖儒,向书呆子问计,无疑能排入前三位。
被坑一次,可以说是情商不高。
被坑了一次又一次,那就是智商有问题。
建文帝的智商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然洪武帝也不会选他做继承人。无奈头型特殊,脑袋上有坑,没问题也成了有问题。
方孝孺是学问大家,是条硬汉,更是一颗红心向皇帝的忠臣。
可惜,他的能力全都用在了读书上,完全套用书上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解决造反的问题,注定会撞个头破血流。不过,有仁慈的皇帝挡在面前,要撞,也是他先-上。
何谓好心办坏事,坑人于无形?方大学士将为世人呈现其中真髓。
燕王以武力逼迫,建文帝尚能坚-挺。
方大学士亲自挖坑,朱允炆彻底栽倒。
方孝孺不通实务,却辩才一流。
建文帝为方孝孺的口才折服,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对燕王父子实行离间之策。
周王被抓,就因儿子告发。
建文帝知道燕王不是周王,朱高炽三兄弟也不是为了爵位敢举报老爹的朱有爋,可总要试试看。燕王多疑,只要对朱高炽产生怀疑,目的就已经达到。
父子相疑,兄弟相争。
或许不用建文帝动手,燕王的军队就会从内部瓦解。
乾清宫内,方孝孺侃侃而谈,以一个学者的角度,用最严谨的态度,向建文帝列举了离间之计的种种好处。
“兵家贵间。臣以为,陛下可遣书于世子,令归朝廷,不究其责,并许以王位。时令人密报燕王,王必北归。天军可趁机夺回粮道,从容布置。再号令天下勤王之兵,大举北伐,事成矣。”
建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拍一下桌案,称赞一声“先生大才!”
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奸之人!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尽忠智,肝脑涂地。
当真是忠臣啊!
建文帝被彻底感动了,执手泪眼,君臣相得。
情形似曾相识?
燕王起兵造反时,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君臣三人没少如此“相得”。
现如今,齐泰黄子澄外出募兵,方孝孺继续两人未尽的事业,在朱允炆的职业道路上挥汗如雨,不断挖坑。
建文帝摔得鼻青脸肿,爬起来,仍要赞一声“先生大才”,然后流着眼泪继续摔。
当真是命苦。
计策已定,方孝孺亲自动手执行。
北平是燕王的老巢,朝廷埋下的钉子基本都被清理干净,方孝孺却不然。身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方大学士的崇拜者一抓一大把,或许他们对朝廷会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在建文帝身上也能挑出各种毛病,对方孝孺却从未说出个不字。
方大学士想了解燕王父子的关系?
没问题!资料整理好马上送到。
方大学士想对燕王父子用间?
更没问题!一切为了正义!
曾因公务进出燕王府的翰林编修林嘉猷,对燕王父子的关系十分清楚,对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间的争锋也了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计离间燕王父子,林编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