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36章 134:『补课论』
七月的京城,热浪裹挟着舆论的硝烟,扑面而来。
电影厂联盟与各省一级电影公司联盟之间的论战,在短短几天内迅速白热化,从行业内部的专业探讨,蔓延至全国性的媒体版面,成为这个夏天文化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文汇报》丶《劳动报》等南方媒体率先发难的文章,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但这一次,电影厂联盟没有再像过去那样被动挨打或内部焦虑,而是迅速组织起了强有力的反击。
韩三坪坐镇统筹,联盟各电影厂的宣传部门被高效动员起来,依据王盛团队整理出的核心数据和论点,向各自有联系的地方媒体丶行业报刊乃至泱级媒体供稿。
反击的文章,如同精准制导的飞弹,瞄准了省级电影公司的要害。
第一波,甩数据,亮成绩,诉苦衷。
《光明日报》丶《经济参考报》等重量级媒体,接连刊出长篇通讯或评论员文章,标题直指核心:《电视电影:盘活存量资源的创新实践》丶《数据说话:电影厂联盟如何扭转亏损局面?》丶《是谁将电影厂逼上了『梁山』?》。
文章以详实到令人无法反驳的数据开路:联盟成立短短数月,电视电影业务已为三十一家电影厂带来直接收入超过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数亿元;累计解决了超过五千名电影厂职工(包括大量待业子弟)的就业或增收问题;上缴国家税收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对比鲜明的是,文章列举了过去几年,多家电影厂因票房分帐极低丶甚至无法覆盖成本而陷入连年亏损丶职工工资发放困难的窘境。某西部电影厂一张贴在厂务公开栏的丶用红笔标注「亏损」的年度报表照片,被多家报纸转载,触目惊心。
第二波,点破垄断,直指病灶。
联盟找来的「打手」——几位以敢言着称的经济评论员和文化学者,在专栏文章中不再含蓄,直接开炮。
他们犀利地指出,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痼疾在于「条块分割」和「渠道垄断」。
省级电影公司凭藉行政划拨的区域垄断地位,在发行环节掌握绝对话语权,对电影厂实行「低价买断」或「极低比例分帐」,大部分票房收入被中间环节截留。
更有文章引用内部人士透露的数据,指出一部票房千万的影片,电影厂最终能拿到手的可能不足百万,而省级公司及其关联院线却赚得盆满钵满。
第三波,揭露排片歧视,为国产片鸣不平。
这波攻击更为具体。
文章详细分析了近期几部有一定口碑的国产片在部分大城市的排片情况:黄金时段(晚上7点至9点)几乎清一色让位给引进大片或商业性更强的合拍片,而国产片则被安排在上午丶中午或下午三四点等「垃圾时段」。
「这种排片策略,无异于直接将国产片扼杀在起跑线上!」
一位评论员愤慨地写道:「一边抱怨国产片没人看丶不赚钱,一边又不给它们与观众见面的公平机会,这难道不是省级公司为维护自身短期利益(引进片操作空间大丶收益稳),而牺牲国产电影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吗?」
第四波,抛出解决方案,呼吁深化改革。
在充分揭露问题的基础上,联盟方的声音开始指向未来。
数位有分量的专家高声疾呼,现行的发行放映体制已严重阻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核心就是推行「院线制」!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允许有实力的资本组建跨区域的院线,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必须建立清晰丶透明丶合理的制片丶发行丶放映分帐体系,让内容生产者(电影厂)能够公平地分享市场成果。
「只有让创造内容的人劳有所得,中国电影才有源头活水!」这成了联盟方最有力的口号。
他们强调,电视电影正是在旧体制僵化下的无奈探索和有效补充,它培育了观众,锻炼了队伍,并未侵蚀传统电影市场,反而可能因其广泛传播而反哺大银幕。
面对电影厂联盟排山倒海丶有理有据的反击,省级公司联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的反驳文章大多集中在「电影厂自身不争气」丶「爱拍观众看不懂的文艺片」丶「管理水平低下」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对于最核心的「分帐不公」丶「排片歧视」以及「院线制改革」的呼声,则大多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辞,指责对方「混淆概念」丶「否定改革成果」。
这种苍白无力的辩解,在电影厂联盟甩出的铁一般的数据和具体案例面前,显得愈发底气不足。
舆论的天平,开始悄然向电影厂联盟倾斜。
……
就在这纷纷扰扰的舆论激辩中,七月七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如期而至。
王盛平静地走进了设在HD区某中学的考场。
……
高考结束的次日。
七月十日,星期四,《中国青年报》在显要位置,刊发了数月前记者张建伟对王盛的那篇深度专访,标题颇为引人深思:《王盛:在市场的浪潮中「补课」》。
文章详细回顾了王盛如何从北影厂子弟成长为搅动行业风云的青年企业家,重点阐述了他对影视工业化丶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思考,以及盛影传媒在婚庆电影丶电视电影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但文章最点睛之笔,在于后半部分集中展现了王盛为何在事业巅峰期选择回归校园,报考北电管理系的深层原因。
报导引述王盛的原话:「我感觉自己就像个突然有了大笔资金的『暴发户』,楼盖得很快,但心里总不踏实,怕地基不够深。
市场变化太快,光靠经验和直觉往前走,风险很大。
我需要系统学习管理知识丶经济理论,需要静下心来『充充电』,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去思考。
盛影传媒和电影厂联盟的未来,不能总靠『野路子』,必须要有更扎实的内功和更清晰的战略框架。」
张建伟在文中评论道「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