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对方比咱们想像得要急经过企业调查,泰科天润完成A轮融资1000万元,估值约在5000万元左右,但这些钱对于SiC的研发来说,还远远不够。」
梁守拙拿出一份纸质报表,说出这些天沟通调查的情况。
他笑着开口:「我谘询了孙总监,泰科天润的核心技术是主攻SiCSchottky二极体设计,用于快充的整流电路,正好是咱们需要的。
但因为没有SiCMOSFET的设计能力,目前还无法做全SiC模块,现在因为缺少研发经费,来扩展设计部门,所以还在到处拉融资阶段。
一听说咱们有投资意向,就很快答应了下来,邀请咱们去公司总部的产线视察。」
目前。
国内SiC碳化矽应用场景,还处于萌芽期。
需求集中在工业电源丶光伏逆变器丶高频电源这些产业。
而新能源车市场,也只有像models这类的少数几款高端车,才搭载了120kw以上的超级快充。
所以对于自研sic这种技术,技术预期前景是有的,但估值始终上不去,远远没有动力电池那麽受人追崇。
况且。
攻克SiC的设计加工和封装,还需要有量产的SiC晶圆作为衬底,这部分还依赖于米国Cree公司进口,价格贵不说,进口的产能也不稳定。
但凡要量产把成本打下来的东西,依赖进口属于是一眼都看得到头了。
「那sic晶圆方面呢?」许易又问。
梁守拙继续道:」SiC晶圆量产,目前还被国外Cree丶Infineon两家公司垄断。
但根据调查,在国内山栋这边,已经有一家叫山栋天岳的半导体企业,具备一定的4
英寸sic晶圆的量产能力了!
据说这项技术,是由原中科院院士蒋民桦教授留下的,在实验室里成功培育出碳化矽单晶的技术。
之后,天岳先进公司花费重金,向山栋大学购得这项技术。
从11年起,就全力投入到碳化矽半导体材料研发。
后续的几年,实现了2英寸碳化矽衬底丶到4英寸产品的量产。」
说到这里。
他又顿了一下,哭笑不得道:
「但是据说产能迟迟提不上来的原因,还是因为需求跟不上,因为SiC晶圆的订单量,实在是太少了,目前还处于到处求订单的状态。」
许易听完,立刻恍然大悟。
晶片和半导体材料被「卡脖子」,起码在这几年是完全没被重视的。
哪怕天岳先进这家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的碳化矽衬底独角兽企业,也愣是混到没多少订单的地步。
归根结底,还是需求没爆发,国外也没断供。
既然都能买到,何必大力投入研发?
就算投入了,也不一定追得上国外公司的技术进度,到时候对方再一降价,真是半点前景都没有。
国内目前在搞这个的,除了有国资背景那几个,也就比亚迪半导体了。
并且人家还只供自家新能源车自用。
这种情况。
对于他们星辰汽车,也要走全域自研路线来说。
这不巧了麽?
一个缺研发资金,缺稳定晶圆供应,另一个能生产晶圆却缺大量订单。
用用次日。
许易带着高管飞往京都,直奔泰科天润公司总部。
很快。
便在中午与这家公司的核心高层见面了。
泰科天润公司的创始人名叫王垒。
首席技术官(CTO)名叫陈默,之前是英飞凌总部的SiC器件设计专家。
包括核心技术团队的人员,也是在国外从事过功率半导体封装研发核心岗,算是一家纯粹技术导向的公司。
「电话里已经提前沟通过了,今天主要是和各位碰个面,确认一下投资细节的问题」
许易面带微笑,十分轻松的说道。
以泰科天润目前的体量,对他来说完全是手拿把掐的存在。
从一开始,他的意向就表明得很明显,那就是由星辰科技公司的名义,收购至少60%
的股份以及公司控制权。
当然。
条件也开得非常大方,整整三千万的资金,解决他们当前的财务压力。
后续再追加一千万,投入到产线建设加上研发设计支持。
按照泰科天润目前处于的困境来说,有了这笔支持,能以最快的速度走向正轨。
除此之外。
还有许易所画的「大饼」。
全国超级充电桩布局,以及接下来上市的新能源车,将会全部采用泰科天润的sic碳化矽模块。
听到这话。
王垒和在场的几名核心人员,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
相视后,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
没办法。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