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05章 自动升压,双枪快充技术!!(大章二合一)
「之前我们内部对自研快充模块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已经搞定了车载的30kw快充模块方案,正式开始投产了。」
「除此之外,在许总的要求下,我们对市面上已有的快充桩技术进行一定的逆向研发,进度很顺利,现在内部60kw的直流快充桩方案,也已经有完整的自研验证方案。」
在许易的示意下,孙鹏飞站起来。
这次轮到研发部表现了。
会议屏上的ppt再度一变,出现了内部的自研的充电模块架构,以及最新自研的专属他们星辰汽车的60kw充电桩。
自研了快充模块,那麽自研充电桩的突破,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特别是在逆向研发的情况下,商用的60kw充电桩根本没有什麽难度。
目前国内的商用充电桩,普遍铺设的功率是支持60kw的直流充电桩,也有一些一线城市,包括大型商场,120kw的直流快充技术已经开始试点了。
不过在市面上,支持120kw直流快充技术的新能源车,还并不多。
除了特斯拉之外,就只有寥寥几款了,价格都在三十万以上。
「许总,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在新车发布后,将自研的这套商用充电桩也大量铺设?」
在场众多高管脸色微惊。
铺设自主品牌的充电桩,内部早就讨论过了。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只是目前市场上做这件事情的车企并不多,主要还是以国网丶特来电丶中国普天丶星星充电这几家为主。
许易「嗯」了一声,现在的品牌商用充电桩业务,还没到爆发式增长。
而特斯拉也只是在国内布局了几处120kw超级充电桩的试营运站点,正式大量铺设超充网络,是等到其落户魔都之后的事情。
「我们要铺设的不是这一套60kw的充电桩,而是功率能直接达到120kw超级快充桩,要求在五十分钟左右,就能充满车子90%的电量!!」
这就是许易要做的事情。
目前市面上,只有几款拥有120kw直流快充能力的新能源车,他们的下一款新车,要做第一个将120kw直流快充技术,打到20万以下的价位!
别看60kw的直流快充桩,还非常流行和普遍。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120kw直流快充桩的普及速度,以及能搭载120kw直流快充功能的新能源车,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二线城市很快的蔓延开,推翻之前的布局。
所以在许易看来,铺设60kw的直流快充桩,是一件没多少意义的事情。
即使建设了,用不了两三年,就要推翻重新换成120kw了。
因为60kw到120kw之间的直流快充,其实也没多少技术瓶颈,甚至都没到液冷散热的地步,单纯就是硬体材料成本高而已。
把120kw直流快充技术,打到平价区间?!
嘶一一!!
现场有几人吸气。
不用想就知道,这是一件极其有头的事情,到时候伴随着极星电池的发布,绝对能让整个国内新能源市场都为之震动!
目前有这种方案的几家车企,还是将这个配置当成「高端」的象徵,仅仅给高配车型搭载了120kW。
另外。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国内搞这个模块技术的供应链厂商还比较少,成本相当高。
孙鹏飞:
「要搞定120kw直流快充技术,最关键的就是功率半导体的成本问题,目前行业上的主流解决方案,4个600V/60A1GBT模块,成本约要2万元。
国内大约有三四家半导体公司,在主攻这个方向,采用SiC模块替代IGBT,并具备一定的量产能力。
120kW快充仅需2个1200V/100ASiCM0SFET模块,成本降低至1.2万元。」
有了技术攻克方向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就已经开始着手调研,并且寻找解决方案了。
财务总监梁守拙开口:「除了目前行业内比较知名的「比亚迪半导体」之外,还有几家国产半导体厂商,是可以作为咱们的主要选择。
其中包括泰科天润这家,经过调查有初步的SiC器件设计能力,还在验证阶段中,并且缺乏量产封装的能力。
自前咱们已经在联系阶段了。
泰科天润估值约在5000万元,咱们出资一千万就可以完成A轮融资,如果出资3000万元,那麽经过谈判获得60%绝对股权还是大有希望的。」
经过一番调查。
比亚迪作为行业头部新能源车企,在这方面都已经有了深入自研布局。
早期迪子战略目光这一块儿「这一块咱们必须要加速了,快速融资收购搞定120kw的sic模块的低成本封装量产,这将是我们新车上的一大卖点,也是能进军家用型轿车和计程车行业的最核心一个能力。」
许易将下台车的定位,锚定在「家用型轿车」+「商用计程车」的双重定位。
就目前的行业来说。
很多商用计程车还是专门的生产款式。
可随着新能源车不断的发展,慢慢的计程车和家用车,也就不分彼此了。
在120kw快充网络铺开后。
很多业馀计程车司机会购买家用车跑出租,无论是配置还是空间丶底盘乘坐舒适感,都不是以前计程车公司的「商用定制车」能比的。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