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士欧阳修为权御史中丞。」
「任命主客员外郎丶殿中侍御史里行吴中复为殿中侍御史,充任言事御史。」
「.」
信息量很大,陆北顾看得颇为认真。
在大宋,御史台的官职,从高到低是「御史中丞-侍御史知杂事-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里行」。
当然,还有个理论上存在但实际上不存在的「御史大夫」,这个官职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实际上仅作为加官授予其他官员,并不真正掌管御史台事务,御史台真正的一把手是「御史中丞」或者「权御史中丞」。
这里面原来的御史台一把手张昪是去镀金了,自澶渊之盟以后,但凡能够作为正使出使辽国且顺利完成外交任务不辱国格,譬如富弼丶王拱辰等等,那麽回来以后,是必定晋升的。
而原本御史台的二把手范师道和三把手赵抃,是在因为受到刘沆自爆波及而短暂地被贬官外放,但这不又很快升了回来。
至于欧阳修从级别上来讲其实没变化,但是有实权了,而且专业对口他很多年前就干过知谏院了。
吴中复连升三级虽然是「超擢」,却属实是众望所归,因为他「两弹宰相」,使梁适丶刘沆这两位树大根深的宰相先后罢官去职,一时间直声满朝,俨然成为清流领袖。
而他原本的职位其实是偏低的,「殿中侍御史里行」是景佑元年始置的官职,在整个御史台里都是垫底的存在,通常会选三丞以上曾任知县的官员充任,负责掌纠绳百官,肃清纪纲。
从制度上来讲,殿中侍御史里行在任职满二年之后才能升任正式的监察御史,然后再供职二年有机会升任三司或开封府判官。
但实际上,如果不能搞出点大新闻,就算是变成了正式的监察御史也只能继续熬资历,是没机会去三司或开封府当判官的。
而吴中复完成了「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的三级跳,而且还兼任了言事御史,可以说实际上跳了三级半。
言事御史是在四十年前的天禧元年设立的,但此后就再未任命过,直到庆历五年才偶尔进行任命,是专门给资历够不上「侍御史知杂事」但又高于「殿中侍御史」的人准备的兼职,算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差遣。
「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去御史台?」
陆北顾有些犹豫,此前他是答应了张方平和范祥,入仕就去盐铁司的。
不过,御史台确实是一个「以小博大」的好平台,御史们的战绩可谓是有目共睹。
——得益于大宋台谏系统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在过去的两年,他们已经连续扳倒了两个宰相和两个枢密使。
要是别的位置,想要做到这一点,根本不可能。
而御史和谏官,恰恰因为必须要由官职低的官员出任,所以很适合刚入仕的他。
如果他在殿试里能进前五,那麽按照正常进士及第的新官级别,就足够担任「殿中侍御史里行」了。
「御史台现在缺人缺的厉害,调过来的欧阳修和刚提上来的吴中复,是一定要重新壮大御史队伍的,所以你想扳倒贾昌朝,加入御史台是唯一的途径。」
宋庠说的很直白:「其他的差遣,不管中枢还是地方,不管职权大小,想要刚入仕就威胁到贾昌朝,那都是痴心妄想.你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就想要伤到枢密使,怎麽可能呢?」
(本章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