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陆北顾的《民监赋》【求月票!】  大宋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344章 陆北顾的《民监赋》【求月票!】

    墨义考试已毕,内侍们还是如刚才一般静谧而迅速地收走了答卷。

    经历了一早晨的凝神作答,不少士子此时已经略显疲态,或悄然活动手腕,或闭目养神,等待着下一场更为关键的考验。

    陆北顾端坐在案前,因为不敢抬头也不敢睡觉,而且也没太长的时间让他思考对策,所以他也只能看着案几上的东西发呆来打发掉这一小段时间。

    案几的左上角是贴着考生姓名的标签,用浆糊贴的。

    而案几上的所有东西,诸如笔墨纸砚,考试完毕之后都是可以打包带走的,这些可都是品质极佳的贡品,许多考生都会收藏起来留作纪念。

    除此之外,案几上还有一把他暂时没用上的小刀。

    「这种刀,能拿来刺王杀驾吗?有点费劲儿吧?要是官家胖点,怕是都捅不穿肚子上的肉。」

    陆北顾的心里,忽然闪过了这麽一个荒诞的念头。

    面前这把小刀的刀刃大概有三寸长,但只有最上头的一寸是真正开锋过的,这是柄专门用来改错别字的工具。

    按照规矩,殿试是允许考生写错字的。

    如果写错了考生就需要用这把小刀把纸上的错字给刮乾净然后把正确的字写上去,而殿试考卷用的都是特制的白摺,比正常的宣纸要厚实得多,实际上刮下来一层不影响什麽。

    但如果在纸上用笔直接乱涂乱抹,则会直接被视为「脏卷」,虽不至于黜落,可最后的排名肯定也就是垫底那批了。

    出门之前怕耽误考试,所以陆北顾早晨没有喝水,这时候嘴里已经有些发乾了,咽了两口唾沫,却愈发觉得乾渴。

    这时候也只能忍着,总不能开口让公主给他端杯水来喝吧?

    再忍一个多时辰,忍到考完诗赋,中午用餐的时候就有饮品了。

    据冯京所说,殿试的午餐是相当精致的,这也是为了给这些马上就要入仕的士子们展示大宋是如何优待士大夫的,不过份量倒是不算多,主要是怕考生吃撑了之后影响发挥。

    他叹了口气,将残存的杂念摒除,心神尽数收敛于即将到来的诗赋考试上。

    稍顷,内侍们再次手捧白摺试卷,将其分发给各位考生。

    陆北顾将考卷展开,只见其上赫然写着。

    ——《鸾刀诗》。

    鸾刀,是一种有铃刀,在古代作为祭祀时用以割牲的工具。

    《诗·小雅·信南山》记载「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孔颖达注疏曰「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也作「銮刀」。

    殿试考试,当然不可能随便出个没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来当做考题。

    这道诗题真正要考的内容,其实是出自《礼记·礼器》里的那句「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既然后来有了更加锋利的割刀,那麽祭祀时为什麽还要用古老的鸾刀呢?这种礼仪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慎终追远,让后人不忘先人的生活方式所承载的文化内在涵义,这才是礼制的意义。

    换句话说,礼制作为形式,表现的是内心的诚敬,而如果形式的背后没有文化内核,那麽很快就会演绎成复杂的形式主义继而失去原有的意义。

    题目寓意深远,极有内涵,绝非寻常咏物之题目可比。

    可以说,这道诗题的出题人是用了心的。

    而出题人的目的正是要让参加殿试的考生们以此义作诗,要求所写的诗作既要切合「鸾刀」之物象,更需阐发「礼之本在诚」丶「反本修古」的深层义理,对考生的经学功底丶诗才器识皆是严峻考验。

    陆北顾凝视着题目,他并未急于动笔,而是于心中认真酝酿起来。

    按殿试规矩,诗题都是五言六韵十二句,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而这时候,内侍们又给每名考生都发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韵书,是科举专用的《礼部韵略》。

    此书最早为景德四年丘雍丶戚纶所定,后来景佑四年的时候,在当今官家的旨意下由丁度重修,共收九千五百九十字,还附由《贡举条式》一卷,算是参加科举考试人手一本的必备工具书了。

    你问为什麽还要特意发本韵书?

    那当然是因为考生来自天南海北,什麽地方的人都有,同一个字在不同方言极有可能是不同韵的,而诗赋考试都涉及到韵脚,是必须要有一个统一标准的。

    不过这本书也就是一个「仅供参考」的作用,都能考到殿试了,除非昏了头,哪个考生还能连韵脚都搞不清?

    而诗题上明确写的要求是押「下平部十二侵韵」,这个韵倒是不难押。

    在陆北顾沉思之际,周遭士子或蹙眉沉思,或偶得佳句奋笔疾书,皆不能扰其分毫。

    良久,他眸光一凝,提起那支饱蘸墨汁的毛笔。

    笔尖悬于草稿纸上一瞬,旋即落下,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鸾刀诗》

    礼器昭王制,鸾刀蕴古深。

    锋藏三代朴,环振九韶音。

    执豕勤宗祀,刲牲谐庶箴。

    荐新呈赤鬣,绎祭协青衿。

    岂乏断宰利,惟存报本心。

    毛血彰纯恪,幽明契至今。」

    诗成,陆北顾轻轻搁笔,看着草稿纸审视了两遍,暗自沉吟。

    他这首诗既咏鸾刀古器,紧扣《礼》丶《诗》出处,又超脱鸾刀本身物象之外,由器及道,阐发「诚敬为本」丶「重在实质而非虚文」的深意,更暗含「起废更新」的期许,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