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20章 三易回河
宋庠的问题,看似是让他模拟科举策论,实则是在考验他对时局的洞察力丶分析深度以及最重要的——在庙堂漩涡中保持清醒务实丶又能切中要害的写作能力。
这其实比昨日那份景佑元年的试卷,难度陡增数倍。
当然,看起来还有条更取巧的路,宋庠跟文彦博关系很差,是不是痛斥文彦博在此事上的私心,更容易博得宋庠的青睐呢?
这个念头在心里刚刚出现,就被陆北顾按了下去。
宋庠不是贾昌朝。
宋庠持身守正几十年,朝野间最多也就攻击他在相位过于老成持重鲜有建树,没见有谁攻击过他道德败坏的,更没人说过他党同伐异。
像是吕夷简丶贾昌朝一脉相承的那些阴私手段,难道宋庠不懂吗?
只是不屑为之罢了。
所以,还是要就事论事。
陆北顾的注意力,开始专注于「河务」本身这个核心议题。
「三易回河」是宋代历史的着名事件,但凡对宋代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哪怕不了解「三易回河」究竟是怎麽回事,但这件事情总该是听说的。
所谓「三易回河」,指的就是仁宗丶神宗丶哲宗三朝,三次试图强行引导黄河回归东流故道的治水工程,最终均因违背自然规律与工程技术缺陷而失败,导致本来人口粮食都位居全国前列的河北路经济衰退丶民生凋敝,使得河北前线驻军数量和粮食自给率大幅下降,成为大宋亡国的因素之一。
而今年失败的六塔河工程,就是「三易回河」的第一易。
他的脑海中飞速梳理着已知信息黄河改道北流的背景丶六塔河方案的仓促上马丶工程失败的惨烈后果丶以及当下朝廷的初步反应。
「立意若仅论李仲昌等人贪功冒进丶设计失当,或指斥文丶富二相用人不明丶急于求成,虽能切中部分要害,但失之偏颇浅薄,更易卷入党争攻讦,非但难获考官青睐,反可能引火烧身。」
他回想起宋庠昨日「体国经野」的教诲。
真正的要害,在于这桩惨祸所暴露出的,大宋在大型公共工程决策机制上的深层次痼疾!
这才是超越一时一地丶具有普遍意义的「经世」之论。
思路渐渐清晰,陆北顾抬起头,目光迎向宋庠的审视。
「先生,学生以为,此策论立意当聚焦于『河工决策之弊,在察之未审,任之未专,责之未明』。」
「哦?」宋庠眉梢微挑,示意他继续。
「其一,『察之未审』。」陆北顾的话语条理分明,「黄河改道,关乎百万生灵丶千里沃野,其水文地理之变丶工程利弊之较,本当由中枢各部会同熟悉河情的转运使丶地方守臣,详勘细究,多方验证。然李仲昌一纸『省费速成』之策,竟能压倒河北转运使周沆『固堤疏浚』之稳计,仓促上马。此非李仲昌一人之能,实乃朝廷对重大工程之『可行察验』流于形式,未能广开言路,兼听则明!」
陆北顾顿了顿,看到宋庠没说话,心中稍定,继续说道。
「其二,『任之未专』。六塔河工程耗资巨万,征夫上万,干系如此重大,本当委任德才兼备丶威望素着之大员坐镇统筹。然观邸报所载,李仲昌等人位卑权轻,恐难压服地方,协调诸州。且工程期间,朝中争议不断,掣肘甚多,主持者难免瞻前顾后,仓促行事以求速效,此乃朝廷在重大工程『事权不明,主事者位卑力薄』之失。」
「其三,『责之未明』。李仲昌等人渎职酿祸,自当严惩,然邸报所言『追查』丶『遣使勘察』,皆为事后补救。学生以为,更深之弊在于『事前权责不明』!若朝廷能于工程伊始,便明确主持者丶参与者之权责范围,赏罚分明,使其知利害之重,或能稍抑其贪功冒进之心。『功成则赏,事败则罚』,此乃常理,然『罚』之依据,在于事前之『责』是否清晰可循。否则,追责难免沦为形式,或仅止于惩办几人,于国事无补。」
轩榭内一片寂静,唯有窗外池水轻拍岸石的微响。
陆北顾这番剖析,没有纠缠于具体人物的功过是非,而是直指制度层面的缺失。
决策机制不明确丶事权配置不合理丶责任追溯不清晰。
这正是宋庠昨日所强调的「体国经野」之思,超越了简单的指摘,展现出一种建设性的丶务实的视野。
宋庠捻着胡须,沉默了数息。
他原本以为陆北顾能点出「急于求成」丶「用人不当」已是难得,未曾想此子竟能如此敏锐地抓住「决策机制」这个核心。
这已非寻常举子的见识,隐隐有了几分洞悉世务的味道了。
「立意尚可。」宋庠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但目光中的审视意味更浓了,「那『务实可行』的善后之策呢?灾情如火,流民嗷嗷,朝廷当务之急该如何?长远之河务,又该如何绸缪?」
这第二问,才是真正的考验。
空谈制度容易,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真本事。
陆北顾思索了片刻,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向,无非就三个。
首先,黄河宽二百馀步,六塔河才四十馀步,强行把黄河的水导入六塔河泄洪,已经导致了原有的黄河东堤被冲垮,只有西堤尚算完整,肯定是要从河防本身上面来考虑。
其次,因为李仲昌的豆腐渣工程,靠近六塔河的百姓因此丧失生计者达三万户,齐丶博丶德丶棣丶滨五州之民都受到影响,可以说民生方面的后果极为恶劣,这些受灾百姓也不能不考虑。
最后,则是六塔河工程本来是出于省钱目的才搞的,如今非但没有省钱,反而要花更多的钱.未来几年,河北税赋要减免一百七十万石,才能保证河北百姓不起来造反,这就相当于「举天下所得以奉养河北」,所以大宋在财政方面的切实压力也要考虑。
(本章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