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八章 皇帝也不为所欲为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万家灯火不灭。不是因为守夜,而是每户人家的灯,都开始自主发光。    数日后,边疆急报。  北境守将呈上一封密信:陆沉舟率残部突袭军械库,劫走火药三百车,据传欲炸毁洛阳玄黄总塾??那里存放着全国学堂的教材母版与师资名录,被视为“文脉中枢”。  新帝召集群臣议事。有人主张派兵围剿,有人建议封锁消息。唯有青年议政院一名十三岁少女起身,冷声道:“你们错了。他们要的不是摧毁,是制造恐惧。一旦朝廷大军压境,百姓只会看到‘读书人互相残杀’,心灯必灭。”  满殿寂静。

    她继续道:“我们应该……邀请他们来参观。”  众人哗然。  “让陆沉舟亲眼看看,他口中‘泛滥的知识’到底造就了什么人。”少女目光如炬,“让他看看,放牛娃能算出黄河汛期,织女能写出工坊改良策,渔家女能用算学测潮汐。让他看看,这不是混乱,是觉醒。”  新帝沉吟片刻,提笔写下诏书:  “朕闻陆卿困顿多年,心有郁结。今特许尔等自由进入洛阳总塾,观学七日,食宿由官府供给。若有疑问,可当面质询任何师生。唯有一约:不得携兵刃入内,不得辱骂学子。其余言论,概不追究。”  诏书由驿马八百里加急送往北方,附带一份清单:七日内课程安排,包括“水稻杂交实验观摩”“民间讼案模拟审判”“星空测绘实操”等。  陆沉舟接到诏书时,正在一处山谷集结兵力。他冷笑撕碎,却又在深夜悄悄捡回碎片,拼凑阅读。看完后,独自坐至天明。  第三日,他做出决定:带二十名心腹,卸甲易服,徒步赴洛。  第七日,参观结束。  守将在城楼监视,见这群人走出学堂时,个个沉默如石。陆沉舟最后离开,手中捏着一张纸条,上面是某个学生的提问:“先生说知识应属少数人,可我娘昨天用您写的《算术启蒙》算清了三年账目,保住了小铺。她是少数人吗?”  他抬头望天,忽见空中浮现出那句星光文字:   “你的心,已被听见。”  这一次,他没有反驳。  当晚,他在客栈写下遗书:   “吾一生求智,却误以为智即权。   今日方知,智乃光,照亮彼此,而非灼伤他人。   晦渊盟解散。   影舌使若愿回头,可至杭州西湖断桥,持铜钱‘信言’为证,自有接引。”  写毕,他将匕首插入地面,深深三拜,转身走入茫茫夜色。自此再无人见其踪迹。  半月后,断桥边拾得一双破靴,内藏半块镇龙令残片,刻着两个小字:“认错”。    又是一年清明。  全国再度举行“三问”考试。此次答卷增至一百二十七万份。焚烧结果令人震惊:灯火转金者达八成九,摇曳者不足一成,熄灭者仅三千余人,且多集中于旧贵族私塾。  更奇者,许多偏远村落报告:焚烧答卷时,灰烬不散,反而聚集成字,飘向天空。有识者辨认,竟是各地百姓心中最想说却未出口的一句话:   “我后悔打了妻子。”   “我曾克扣灾粮。”   “我想重新上学。”   “谢谢那位教我识字的姐姐。”  这些话语在高空汇聚,形成一片流动的“心云”,持续三日不散。农人说它带来春雨,僧人说它是忏悔之河,孩童说那是天上的风筝。  新帝下令:将此三日定为“醒言节”,全国休务,专设“诉心亭”,供百姓匿名倾诉。亭中无官吏,唯有琉璃灯一盏,录下声音却不外泄,仅用于统计“沉默之痛”的类型与分布。  三个月后,首份《民心白皮书》出炉。其中最触目数据是:  - 因惧权贵而沉默者:63  - 因羞愧而不敢求助者:71  - 但仍相信“说真话有用”者:89  新帝阅毕,落泪。他在批注中写道:“原来最大的敌人,不是愚昧,而是孤独。我们学会了说话,却忘了如何倾听。”  于是他下诏改革科举:新增“倾听试”。考生需在无提示情况下,听完一位陌生人讲述人生困境,然后复述要点并提出建议。评分标准不是技巧,而是真诚度。考官由盲人、老人、孤儿担任。  第一场考试,有个考生听完一位寡妇诉说丈夫被冤杀后,当场嚎啕大哭,放弃答题,只说一句:“我没法建议您什么,但我愿意陪您去坟前烧纸。”  他得了满分。    十年之后。  昆仑之巅,雪线退去,露出大片黑色岩层。考古队在此发现一座地下石室,四壁刻满文字,非篆非隶,竟是用三千种不同语言书写同一段话:   “我们曾经害怕,但我们说了出来。   我们曾经说谎,但我们承认了。   我们曾经忘记,但现在记起了。”  石室中央,摆放着九十九本《千字文》,每一本都是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版本。最新一本,封底印着二维码。扫描后,跳出一段视频:一位非洲女孩坐在泥屋前,用生涩汉语背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她身后,十几个孩子跟着模仿,笑声如铃。  而在长安旧址,原太极宫花园改建为“心灯公园”。每日黄昏,万名孩童齐聚,齐诵《千字文》。声浪震动空气,引发轻微共振,使园中喷泉随音律跳跃,形成“声之舞”。  某日,一个五岁男孩突然停下,指着天空喊:“妈妈,那个叔叔在笑!”  众人仰望,只见云层淡淡勾勒出一张温和的脸??眉目依稀,正是赵念。  气象学家无法解释,宗教学者争论不休。唯有公园管理员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打扫东区时,发现一盏熄灭多年的琉璃灯,自动亮了。我去查记录,那盏灯,是十年前一位自杀未遂的教师留下的。她说,她再也不信教育能改变什么。”  “现在,灯是金色的。”    百年之后。  地球轨道上,一座空间站以“xld-1”命名??国际通用语中,“xld”意为“心灯”。站内设有全球首个“无重力图书馆”,核心藏品是一本用特殊合金打印的《千字文》,可在真空中长久保存。  每年清明,宇航员都会举行仪式:将地球上百万儿童手抄的《千字文》扫描上传,存入“文明备份库”。同时,向深空发射一段音频信号,内容是十万童声齐诵的第一句:   “天地玄黄??”  科学家说,这信号已传至距地球八十光年外。也许某天,会被另一种智慧生命接收。  而在甘肃敦煌新建的“数字洞窟”中,ai根据历史资料重建了赵念的形象。游客戴上目镜,便可走进虚拟终南山,看见年轻的他坐在石台上,对一群孩子说:   “我不在乎你们记住多少字,我在乎的是,将来有一天,当所有人都说假话时,你们中至少有一个人,敢站起来说:不对。”  话音落下,洞窟四壁缓缓浮现无数留言,来自世界各地:   “你说的那一个人,是我。”   “也是我。”   “我在这里。”   “我们都在。”  最后,一行金色大字升起,久久不散:   “真正的胜利,不是无人反对,   而是有人敢于反对。”  风穿洞而过,如诵读声绵延不绝。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