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2章钱宋的诡计  玩转大明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镇国公是何人,那是前朝的文化人,经历过如此多的事情,自然听得出朱熹洛语气中的不善,“圣上,老臣认为,现在朝廷内忧外患,正是朝廷用人之际,虽然李玉堂之流能力有限,但也比大字不识的百姓强上很多,前面太祖高皇帝,贪墨六十两就要剥皮充草,三位尚书渎职理应受到严惩,但老臣觉得死罪可免,刑法也可以免除,罚银抵消三人之罪过最为妥当”。

    罚银子这可是说到朱熹洛心坎里了,只要是用银子可以解决的事情,朱熹洛还是希望用银子解决的,“朕觉得整个所言有理,几位尚书为官多年,虽没有功劳,但有苦劳,刑不上大夫,三位尚书年事已高,恐难承受刑罚之威,罚银朕以为最为妥当,不知镇国公以为罚银多少如何”?

    “罚银之事自然是圣上做主,不过老臣以为越多越好,现在朝廷正是用钱之际,也需要几位尚书的慷慨”。

    圣上想要维持住朝堂的平衡,只要不是叛国违逆的大罪,朱熹洛肯定不会严肃处理三位尚书,镇国公心中明了,而且罚银也能触及到圣上的软肋,算是为君分忧,也算是自己这位老臣心忧天下的表现。

    “圣上,如若大臣犯错都用罚银代替,何以体现大明帝国律法的威严,微臣以为不妥”,靖海卫所士卒死伤,定国公也仅仅有一点的责任,而且兵部的财政问题,大家心知肚明,皇帝不给银子,难道让定国公熔了自己铁锅造兵器,因此定国公以银代罚,梅良心也无异议,但是三位尚书呢,孙子年纪轻轻的就沉迷于灯红酒绿,大明帝国还有多少百姓吃不上饭,而你刘家的猫狗就吃得上进口粮了,利用裙带关系收受贿赂,你张松鹤会不知道,银子的去向大家心知肚明,这是知法犯法,没有任何委屈可言,梅良心认为,三位尚书不受到惩罚,自己心中不服。

    “你大爷的,自己是睡了你夫人,还爬了你闺女的床头”刘文正心中骂骂咧咧,老梅家的祖宗又倒霉了,刘文正怎么也没想通,自己何时得罪了梅良心,让他抓着自己不放,看来夜半飞翔有必要提上日程了,回去就改善伙食,保证自己的便便可以臭气熏天。

    “梅御史,所言差异,”刚刚的御史又站了出来,“罚银可以充盈国库,灾年救济百姓,而三位国公受到刑责与国有益,然对百姓有何益!百姓之利大于天,如若三位尚书免责,而让百姓受到实惠,天下的百姓也不认为不可”!

    总有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所谓的都是你好让你做那些他认为应该做,必须去做的事,口口声声为了百姓,心中又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进升谋划,铺路,三位尚书还是会有恩报恩的,这也是笼络人心不可缺少的,这位御史很明显很想进步。

    虽然都是一个体系的,御史言官也为了文官集团铲除异己,打压武官出力不少,但是对于耍嘴皮的人,李玉堂几人都没有好印象,然而这一次李玉堂改变了想法,虽然一筐子鸡蛋坏了,但也能吃不是。

    “言之有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要与民有利,大明帝国律法也可以让路,”朱熹洛为此事做出了裁决,“三位尚书知法犯法,然念于国有功,特不予以严惩,每人罚银,,”

    朱熹洛想了想,然后说道“罚银二十万两,朕念数额巨大,三位尚书筹款需要一点时间,罚银三日内交齐就行”。

    我曰你朱家所有祖宗,这种类似想法,三位尚书都很迫切,这一年累计加起来的罚银已经超过五十万两了,而且为了恶有恶报,李做作之流害群之马受到正义的审判,法律的严惩,三百万两银子,三位尚书也是自己添补了不少,意思也就是说,今年一年朱熹洛就在三位尚书身上赚了不下三百万两,辛辛苦苦一年,最后白忙碌,皇帝的罚银不交是不成的,三位尚书都很郁闷,也更加坚定了弄死梅良心的想法。

    丰收的一天,朱熹洛的幸福写在了脸上,“各位爱卿此事如此处理,大家可有异议”?

    “圣上英明,微臣无异议”众位官员拜礼。

    “虽然没有看到三位尚书屁股开花,但二十万两罚银也不是小数目,如此惩罚也可以接受”这个结果梅良心还算满意,自己的两次弹劾为朝廷聚财百万,梅良心觉得今天的汗水没白流。

    “圣上,老臣觉得不妥”,镇国公再一次站出来了。

    “罚银的事情是你提出的,而且罚银的数额也是你说用朕决定,你还有啥意见”,朱熹洛满是疑惑的盯着镇国公,等着他继续。

    得到准许,镇国公继续说道,“罚银不是目的,让三位尚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是罚银的根本,为了警醒百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老臣认为单单罚银起不到效果”。

    “哦,镇国公认为应当如何”?

    猫与耗子怎么会和平相处,果真镇国公是不可能为李玉堂几人开脱的,朱熹洛心中笑了,自己的谋局怎会有错。

    三位当事人感觉不太好,有种刀架脖子的感觉。

    “在天下人面前自扇耳光应该可以起到反面典型的作用”。

    额,自扇耳光,这会不会很丢人,三位尚书感觉脸上有点疼,不过他们的担心很多余,

    镇国公话音一转,“然,三位尚书是读书人,在天下人面前之扇耳光有失体统,而且对于不要脸的人来说,扇耳光也不见得有效果”。

    好吧,三位国公要脸。男士护肤类产品,他们也是每天都用。

    镇国公继续道“老臣认为,读书人就用读书人的法子,三万字的检讨应该是可以的”。

    “检,检讨,而且还是三万字”,朱熹洛有点惊。

    “是的,圣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才能让我大明帝国官员认识到的不足,以后加以改善,三万字的检讨,很有必要,三万字是最低要求,字数少了也显示不出三位尚书的认错态度,而且三位尚书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五万字应该才是他们的起步”。

    刚才还说自己的能力与文化只强于普通百姓,你这是自己打自己脸啊。

    五万字的检讨,三位尚书觉得这只扇耳光来的还凶猛万分,

    然这还没完,镇国公继续道“为了警示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三位尚书的检讨书必须传于天下,命令当地官府念与治下所有百姓,让天下人感受到大明帝国律法的威严与公正”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