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八章 王陨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以钱赎死,众儒吐红。

    血雾缓缓晕染开来,于虚空中经久不散。

    中大夫?宽、治经博士褚大等人怎么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煌煌世家,数千老幼,为百家尽数屠戮,一人揽罪,以钱免死。

    如...

    雪落无声,云溪集的山道被厚厚积雪覆盖,仿佛天地间只剩这一片素白。记真台广场上的铜锣早已结了一层薄冰,映着灰蒙天光,冷冽如镜。十年过去,柳芸每日清晨仍会亲自擦拭心鉴,哪怕如今它已不再需要人力维系运转。那面青铜古镜悬浮于高台中央,通体流转着淡淡的青芒,宛如呼吸一般有节奏地明灭。

    百姓称其为“活镜”。

    每逢月圆,“昭鉴直播”依旧举行。只是如今提问者不再局限于冤屈与贪腐,更多人开始追问更深远的问题:“为何贫者愈多,而富者愈骄?”“律法为何总护权贵,轻贱黎庶?”“我们读的历史,真是全部吗?”

    每一次发问,镜中回应未必立刻显现,有时需三日酝酿,有时则如惊雷骤至。但无论快慢,答案从无回避。

    这一日清晨,柳芸正立于碑前诵读《记真堂讲义》第一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所行。”忽闻远处蹄声急促,一名驿卒跌跌撞撞冲入广场,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函,脸色惨白。

    “边关八百里加急!”他跪地呈上,“鲜卑残部卷土重来,已破雁门旧垒……且此次领军之人,自称‘周氏遗孤’,誓要血洗洛阳,为太尉周崇复仇!”

    人群哗然。

    十年前周崇通敌案震动朝野,三族流放,亲信尽诛。谁料竟还有血脉存世?更令人惊惧的是,据探报所言,那青年将领非但精通兵法,更掌握部分心鉴运作之理,扬言要用“真史之力”,推翻当今天子。

    “他说……皇帝本就是篡位者。”驿卒低声道,“他还说,霍昭当年留下的不是真理,而是蛊惑人心的毒药。”

    柳芸静默良久,指尖轻轻抚过心鉴边缘。寒风吹动她的青衫,发丝飞扬如旗。

    她没有慌乱。因为她知道,真正的考验,从来不在战场,而在人心。

    当晚,她召集真史馆全体执事、化心院长老及各地“真言学校”代表,在记真台密议。烛火摇曳中,有人主张封锁消息,防止谣言四起;有人建议提前开启直播,揭露所谓“周氏遗孤”的真实身份;更有激进者提议主动出击,以心鉴之力发布其祖辈通敌铁证,瓦解敌军士气。

    柳芸听着,一言不发。

    直到夜深人散,她独自登上高台,面对铜镜,缓缓闭目。

    “先生,若您在世,当如何应对此局?”

    风穿廊而过,卷起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镜前。叶上浮现出一行细小墨迹:

    > **“问民。”**

    她睁开眼,眸光清亮。

    次日清晨,记真台外早已聚集数千百姓。他们并非来看热闹,而是带着疑问而来??关于战争,关于忠诚,关于什么是值得守护的“真”。

    柳芸立于铜台之上,声音穿透寒风:“今日不开直播,但我愿开放‘真鼎’,任人投问。不限身份,不论立场,只要心怀诚意,皆可得答。”

    话音落下,第一人上前。

    是个老妇,拄着拐杖,衣衫褴褛。她颤巍巍将一张泛黄纸条投入鼎中,哽咽道:“我儿子……二十年前战死沙场。可昨夜邻人说,那个叫‘周氏遗孤’的将军,小时候曾在村中寄养,眉心有痣,身形极似我儿。我想问……他还活着吗?”

    全场寂静。

    片刻后,地面微微震颤,一道光影自心鉴射出,投在雪地上:一幅模糊的画面浮现??少年被秘密送往北方部落,由一名老将收养,临行前留下半块玉佩,刻有“李承安”三字。

    老妇浑身剧震,从怀中掏出另半块玉佩,拼合之处严丝合缝。

    她瘫坐于地,泪如雨下:“原来你还活着……可你为何要回来杀人?”

    无人能答。

    第二人是位年轻军官,身披铠甲,神情凝重。他沉声道:“我奉命守边多年,亲眼见朝廷年年增税征兵,却从未改善边防。我想问:这场仗,究竟是为了护国,还是有人借战敛财?”

    镜面波光再起,浮现出一段朝议记录:数位大臣密谋夸大敌情,借机截留军饷,甚至伪造战报邀功。其中一人,竟是当朝兵部尚书!

    人群怒吼声顿起。

    第三人是个孩童,不过七八岁,被母亲牵着手走上前。他仰头望着高台,稚声问道:“老师说,周太尉是坏人,可他的孩子为什么要报仇呢?如果我的爸爸做了错事,我也要被打骂一辈子吗?”

    此言一出,万籁俱寂。

    连柳芸都怔住了。

    良久,心鉴缓缓显影:一幅画面徐徐展开??幼童躲在床下,听见父亲与使者密谈,随后宅邸被围,刀光血影中,一名侍女抱着他逃入深山。他在雪夜里奔跑,耳边回荡着母亲最后一句话:“活下去……别变成他们那样的人。”

    接着,文字浮现空中:

    > **“罪不及嗣。

    > 父之过,子不必承。

    > 但若子继其志,则同罪。

    > 若子欲雪冤,当以正道。

    > 拿起刀剑复仇者,终将成为新的暴君。”**

    孩童懵懂点头,母亲抱紧了他。

    就在此时,远方传来号角声??边军急报:敌军前锋已抵汾水,距洛阳仅三百里!而更惊人的是,对方并未攻城略地,反而在阵前竖起一面大旗,上书八个大字:

    > **“求真问道,不战而胜。”**

    柳芸立即启程北上,随行仅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