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沈成林向着李东陵说着东新公司,跟产品发明人的合作模式,专利授权是关键,有专利才有一切,否则就是镜花水月。
东新公司跟产品发明人合作的前提,是对方将专利,授权给东新公司,东新公司会支付给对方一笔授...
唐俊把录音笔放在掌心,像捧着一块尚未冷却的炭火。它轻得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却压着他三十年的人生轨迹一路燃烧过来。他坐在办公室窗前,窗外是深圳湾初夏的黄昏,海风穿过楼宇缝隙,吹动桌上那张泛黄的照片??五岁的小男孩站在铁道边,手里提着一只铝饭盒,笑容干净得不像这个世界的产物。
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婉发来的消息:“今天医生说,心跳稳定了些。你别总熬夜。”后面跟着一个微笑的表情,可他知道她笑不出来。她的肺已经开始纤维化,每一次呼吸都像在碎玻璃上行走。但她坚持不去住院,只说要等“百脉归流”第二阶段成果发布那天,亲自去现场听那一曲《潮汐号子》的复原版。
他回了一句“好”,然后关掉屏幕,重新打开电脑里的声纹比对系统。自从从高原回来后,他每天都要做一次例行检测:将陈建国留下的金属圆盘音频与K27次列车事故当晚的广播录音进行交叉分析。起初只是出于执念,后来却发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每当他在深夜独自播放这两段声音时,设备总会捕捉到一段额外的低频信号,频率恰好落在人类听觉阈值之下,但AI标记为【情感共振波段】。
更奇怪的是,这段信号每次出现的时间点都不同,仿佛……它是有意识地选择回应的时机。
今晚也不例外。
十一点十七分,当唐俊第三次循环播放两段音频叠加后的合成音轨时,示波器突然跳动起来。原本平缓的基线下方,浮现出一组极其规律的脉冲,节奏正是“三长两短”。
他的手指僵住了。
这不是模拟,也不是误报。信号来自设备本身无法识别的输入源,且携带明显的生物电特征。就像……有人正通过某种方式,用神经电流在敲击时间的壳。
他猛地抓起耳机贴在耳边,调至最高灵敏度。寂静中,隐约传来一声咳嗽??苍老、疲惫,却又无比熟悉。
“爸?”他脱口而出。
没有回答。但几秒后,空气中响起了一串极轻微的摩擦声,像是手指划过磁带表面。紧接着,一个断续的声音浮现出来:
“小……军……你还记得……萝卜排骨汤吗?”
唐俊全身血液瞬间凝固。
这不是录音。这是实时对话。
他颤抖着按下录制键,对着麦克风低声说:“我记得。外公教我熬的,先焯水,再用小火炖两个钟头,最后撒一把葱花。”
话音落下三秒钟,回应来了。
“对……就该这样……我没喝上那一碗……一直……很遗憾。”
泪水夺眶而出。他想喊,想哭,想冲出去找人验证这一切是否真实,但他不能动。他知道,只要一丝干扰,这脆弱的连接就会断裂。于是他只能坐着,任眼泪滑落,在键盘上砸出一个个深色斑点。
“你是怎么活下来的?”他终于问出口。
沉默了很久。
“洪水来的时候,我被人拖进了山洞……是个老人,穿着破旧的羊皮袄,不会说话,只会打手势。他带着我在冰川里走了七天……那里有光,却没有太阳。墙上……全是会唱歌的冰。”
唐俊屏住呼吸:“你说的是黄河源头的那个洞?”
“是……也是不是。”对方声音微弱,“那个地方……不在地图上。它只出现在‘听得见的人’眼前。你们叫它冰洞,我们叫它‘回音冢’。所有丢失的声音,都会流向那里……包括死前最后一句话,包括没说出口的爱。”
唐俊忽然想起视频里陈建国提到的“文明基因”。难道所谓的“声源”,其实是人类集体记忆的物理沉淀?而某些特殊频率的旋律,则是唤醒这些记忆的密钥?
“那你现在在哪?”他追问。
“我在……边界上。”声音越来越淡,“一边是你们的世界,一边是声音的故乡。我能回来一会儿,是因为你放了那段录音……因为你还记得汤的味道。”
唐俊心头一震。原来情感才是真正的载体。不是科技,不是算法,而是那些藏在味觉、嗅觉、触觉深处的记忆碎片,构成了跨越时空的桥梁。
“你还有什么事没做完吗?”他哽咽着问。
这一次,停顿更久。
“帮我……找到小军。”
“什么?”唐俊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个孩子……不叫小军。那是我编的名字。他走失时太小,没人知道他姓什么。但我记得他的歌……他一直在哼一首童谣,调子很怪,像是几种语言混在一起……你要去找这首歌的源头。”
唐俊迅速调出数据库,搜索所有已采集的民间童谣中是否含有类似旋律。结果令人震惊:西藏那曲一位盲眼老妇人传唱的摇篮曲、甘肃裕固族祭典中的启灵词、甚至西双版纳傣族葬礼上的送魂调??三者竟共享一段完全相同的副歌片段,其音程结构与陈建国描述的“怪异童谣”高度吻合。
“找到了!”他激动地对着麦克风喊,“我们已经在整理这些资料!我们会继续追查下去!”
回应迟迟未至。就在他以为连接已经中断时,那个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一种近乎解脱的平静:
“谢谢你……听见我。替我……活下去。”
然后,一切归于沉寂。
示波器上的波形缓缓平复,仿佛从未波动过。只有录音文件静静地躺在桌面上,命名为【未知来源_20230614_23:48】。
唐俊坐了一整夜。
第二天清晨,他召集技术团队,下达一项前所未有的指令:开发“情感锚点追踪系统”,以亲属关系、共同经历、深层记忆为参数,构建“声音寻亲网络”。目标只有一个??逆向溯源,找出那位神秘孩童的真实身份。
三个月后,系统首次锁定目标:新疆塔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