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0-200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180-200(第6/27页)

    :“玉罕族?听说古人也把竹子叫寒玉,《心碎在黎明时刻》里女主角的名字就叫寒玉……”

    林鹰继续说:“这我倒不清楚。长大之后继续搜索,发现玉罕族人的聚居区,只在彩云省一个很小的地方,不过两个村庄的规模。那里的人也很少外出,人口日益稀少,不少文化习俗都快要失传了。我的想法可能不成熟,你们别笑话我——可是,当时我就在想,这世界正是因为多样而丰富多彩。如果我能见到他们,一定要帮忙把这么有趣的文化传承下去。”

    陈潇心中暗自赞叹:果然是运夏市三中,名校的学生说出来的话,都那么有深度、有远见!

    那个叫科顿克的老头安静下来了,古阿子听见徒弟陈潇和林鹰的对话,踱步来到林鹰面前,带着一丝好奇问道:“哦,小同学,你还专门了解过我们民族的文化?你知道多少东西?”

    第185章  口味奇绝的美食家林鹰

    古阿子并没有任何挑衅的意味, 可他浓重的普通话口音,再加上科顿克先前对林鹰的无端责备,让林鹰以为古阿子在质疑, 不相信自己对他们族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这件事。

    “你还不信我, ”林鹰有些激动,“我读到过,你们族的房屋多为竹子建造的高脚屋, 既防潮又防虫。你们玉罕族人的编织工艺就更是一绝了,在机械化生产的今天, 玉罕族人依然能手工制作出各种竹篮、竹筐、垫子这些日用品, 又快又精良。对了, 我还了解过, 玉罕族人在水里捕捉鱼虾,捣碎后和小米裹在一起,放进竹筒中,做竹筒鱼饭, 清香扑鼻,味道鲜美!”

    听得身旁的同学们馋虫乱飞。

    “我还听说过玉罕族的竹叶香酒。网络小说里经常提到的竹叶酒,是指色泽鲜绿得像新生竹叶的颜色, 可玉罕族人是真的在酒的发酵过程中使用竹叶,酿出来的酒有一股别样的清新滋味。只可惜,我并没有这个口福,我家人也不会让我喝酒的。”

    “还有辣笋腌菜。据说当年伟人开国宴, 招待亚非拉各国领导人,就把这道菜就在人民大会堂上当作开胃小菜呈现。可惜, 他们连玉罕族的名字都没提过,只把辣笋腌菜说成玉罕族所归类的那个大族的特色菜肴……”

    古阿子听到林鹰说的这番话, 欣慰地笑了。

    即便是他徒弟陈潇,对玉罕族的文化感兴趣,也只是在认识自己并对手工竹制品产生兴趣之后,才开始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

    平心而论,陈潇对他这个老头子很好,花了很多金钱和心血发扬玉罕族的手工竹编技艺。在禹城博物馆举办特殊展览、推举古阿子成为国家非遗传承者,包括今天在运夏市大剧院开展公开日活动,教小朋友玉罕族的竹编技法,也是陈潇利用自己的人脉安排的。

    但陈潇只对手工感兴趣。

    当年,他在山里旅游时,玉罕族的村民们就邀请陈潇吃过当地的不少美食,让陈潇感动不已。

    可惜他根本吃不惯。到最后,陈潇看到那些被碾碎的鱼虾糜,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反胃。他还酒精过敏,喝不了竹叶香酒。

    对于玉罕族的传统美食和酒文化,陈潇只能说他心存敬意——然后敬而远之。

    来到运夏市生活后,除了陈潇,古阿子也认识了其他的朋友,收了另外几个徒弟。他曾邀请这些人来自己家用餐。

    在他看来,老婆子做的玉罕族特色美食,可是非亲密好友无缘享受的上品佳肴!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朋友来古阿子家吃了一顿饭之后,下一次,倘若他再叫这些人上自己家吃饭,这些朋友总会先礼貌地笑一笑,然后百般推脱,放鸽子的理由千奇百怪。

    “老古头,晚上去不了了,我的电瓶车骑到半路没电了!”

    “老师,不好意思,我舅舅一家突然造访,我得替我妈准备食材招待他们!”

    ……

    大徒弟陈潇最客气,总拗不过自家老婆子的邀请,只要一邀请就必然上门。餐桌上,陈潇因为害怕驳了老师的面子而强行下咽的脸色,让古阿子印象深刻,甚至同情起他来。

    起初,长时间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古阿子感到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无论是禹城还是运夏市的朋友,都对玉罕族的美食文化不感兴趣呢?

    和“外头的人”接触多了,他才慢慢养成了另一种心态:不是每个人都是吃玉罕美食长大的。就像他自己觉得不少家常菜太寡淡、太咸一样,陈潇他们也觉得玉罕族的烹饪方式酸不啦叽,还涩嘴。

    对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有兴趣的外人,古阿子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感到新奇,却又担心,这孩子会不会只是一时兴起的“叶公好龙”行为?毕竟,这孩子对玉罕族美食的了解全部来自网络,并未亲自品味过。

    林鹰谈论这些时,心里同样忐忑不安。

    不知他这舌头是怎么长的,林鹰从小就挑嘴。各种各样的常见菜式,无论是运夏市特色的香辣骨头汤,还是家常菜,如红烧肉、番茄炒蛋、宫保鸡丁,爸妈做得再好吃,林鹰都不喜欢吃。

    家里所有给林鹰做过一顿饭的亲戚都说,这孩子难养活,从没见过这么挑嘴的。

    “上小学的时候,爸妈带我下馆子,去了一家羌族人开的面馆,我吃到了羊肠面,觉得特别香。我妈一口都吃不下去,她觉得羊肠恶心,我爸也觉得一般,可我偏偏吃得老香了!”林鹰回忆道,“我妈说,我是最难带的那种小孩,家里做的饭一口都不爱吃,却偏爱外面那些很难做的特色食品,一口都不愿落下!”

    古阿子听了,笑道:“你想吃竹筒鱼饭啊?嘿,我家老婆子最会做了!竹叶香酒,我们在运夏市的家里没有条件酿造。这酒,要用特制的竹罐子,里三层外三层裹上好几圈。等你年纪大一点,可以喝酒了,老爷子我请你去我们家乡旅游!”

    教小孩子做手工教了一个上午,古阿子老爷子也有些累了。这会儿和林鹰聊聊家乡美食,还蛮开心的。

    林鹰对于玉罕族美食文化的了解之深入,完全出乎古阿子的预料。到后来,除了心有怨气的科顿克之外,其他的玉罕族老手艺人也都竖着耳朵聆听林鹰说的话了。

    自己的竹制品编织手艺,有陈潇为首的一群年轻人传承;来自家乡的美食,又有林鹰这个更年轻的小伙子有意接受并传承。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