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篇 寰宇帝国舰队(8)  从红海行动开始做大做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寰宇帝国?不周级星际要塞基本信息
    一、基础定位与核心信息
    - 战舰名称:不周级星际要塞
    - 战舰类型:要塞(星际战争终极防御平台,移动星系级基地)
    - 所属文明:寰宇帝国
    - 设计定位:恒星系防御核心、跨维度文明庇护所、星际工业母巢
    - 服役时间:寰宇历 550 年(首舰 "天柱号" 竣工)
    - 指挥官:风伯羽(帝国工程兵团统帅,"补天计划" 总设计师,擅长空间结构力学)
    二、基础参数
    1. 尺寸规格
    - 全长:12 公里(主体呈八棱柱状,顶部矗立 3 公里高的 "不周柱" 能量塔)
    - 直径:5 公里(底部环形重力稳定基座,含 12 组螺旋状能源导管)
    2. 质量参数
    - 标准排水量:1.5 万亿吨(等效小型矮行星质量)
    - 最大载重:无明确上限(可吸附并改造直径 50 公里以下的小行星)
    3. 乘员配置
    - 常驻人口:500 万(含军事、科研、民用全体系人员)
    - 冗余设计:200 组独立生态核芯,可在 70% 结构损毁时维持基本生存功能
    4. 动力续航
    - 常规巡航速度:0.2c(启动反重力引擎群)
    - 超时空锚定:配备 "天柱" 型空间折叠引擎,可在固定坐标构建永久性亚空间通道(需 72 小时充能)
    - 能源储备:理论续航无限(通过恒星能量采集板与暗物质反应堆实现闭环供能)
    三、核心系统设计
    (一)武器系统(维度级战略威慑)
    1. 主武器:"共工怒" 黑洞坍缩炮
    - 部署位置:要塞核心 "不周柱" 内部(炮口隐藏于能量塔顶端星环)
    - 技术原理:利用量子引力阱压缩反物质,在炮口生成微型黑洞(史瓦西半径 0.5 米),通过可控霍金辐射释放能量,同时引发局部空间曲率坍缩
    - 性能参数:
    - 射速:1 发 / 72 小时(每次射击消耗 10 克反物质)
    - 攻击模式:引力绞杀(5 万公里内生成持续 10 分钟的引力漩涡,使敌方战舰结构承受 10^4G 潮汐力);空间撕裂(在目标内部制造亚空间裂隙,引发分子层面的维度坍塌,对行星级目标需 3 次齐射)
    - 能量特性:对任何已知护盾产生 "维度穿透" 效应,无法通过常规能量屏障抵御
    2. 副武器:"补天石" 轨道炮矩阵
    - 部署位置:要塞外层装甲带 500 组可旋转炮塔(每组配备 3 门口径 200 米的轨道炮)
    - 弹药类型:
    - 星核弹:填充中子星物质的动能弹(质量 10 万吨,速度 0.3c),命中后引发目标引力失衡
    - 熔岩弹:高温等离子体封装弹,爆炸后形成持续 1 小时的恒星辐射区(半径 200 公里)
    - 战术参数:齐射能力单次可发射 1500 发炮弹(覆盖 50 万公里扇形区域);通过引力波锁定目标惯性轨迹,命中率达 99.9%(无干扰环境)
    3. 防御性武器:"万仞" 反物质弹幕
    - 部署方式:要塞表面 组蜂巢式发射井(0.1 秒内可完成全弹巢填充)
    - 技术特点:发射含反物质诱饵的箔条弹,在要塞周围 10 公里形成持续 30 分钟的 "湮灭云",任何实体物质进入即引发 0.1kt 级爆炸
    (二)防御系统(行星级庇护壁垒)
    1. 主防御:"不周盾" 多维立场屏障
    - 技术架构:由三层跨物理维度的防御体系叠加而成:
    - 外层(空间层):引力透镜阵列生成 100 公里半径的曲率泡,将来袭能量攻击折射至亚空间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