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5章 新医馆开业  替嫁被判流放,反手坑仇家上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回春堂正门外,闻讯赶来的清河县百姓越聚越多,对着这十日拔地而起、闻所未闻的“医馆”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季如歌站在回春堂最高的阁楼窗前,玄色大氅的领口竖起。她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看着侧门处又一辆铁皮车停下,新的伤员被抬上带轮矮榻,平稳送入。

    她的目光掠过悬瓶廊那纵横交错的琉璃管,掠过金针房透出的雪亮光芒,最后落在自己指尖。指尖冰凉。窗外,寒风卷过新铺的青石瓦顶,发出呜咽般的哨音。

    回春堂乌木金匾下,聚的人比开业那日更多。青石板铺的院坝扫得溜光,泼水冻成了冰壳子。人们袖着手,跺着脚,呵出的白气在惨白日头下迅速消散。眼神黏在正门两侧新贴的几张韧皮大纸上。

    纸是官府告示用的厚韧皮,墨是新研的浓墨。左边一张,顶头三个大字:“药价例”。下面密密麻麻,小楷列得整整齐齐:“清创裹伤(小):白布一尺,硫磺皂水净洗,药棉止血散敷裹——十文。”

    “清创裹伤(大):白布三尺,净洗,止血散,续筋膏初敷——五十文。”

    “正骨续筋(单处):麻沸散一碗,断骨重接,续筋膏厚敷,硬木夹板固定——三百文。”

    “悬瓶滴注(日):续筋汤/清瘟汤/补气汤(择一),琉璃管针,一日量——八十文。”

    “诊金(初判):二十文。”

    “煎药(剂):五文。”

    ……

    每一种后面,都跟着刺目的钱数。字大,清晰,在寒风中纹丝不动。

    人群里嗡地炸开锅。

    “正骨续筋…三百文?!我的老天爷!黑石城陈记药铺,没五两银子下不来!”

    “悬瓶滴注…那瓶子…一天就要八十文?!”

    “贵!真贵!看个伤,家底都得掏空!”

    议论声像滚开的油锅。惊疑、畏惧、失望,在浑浊的眼里翻滚。几个衣衫褴褛、明显是矿工家眷的妇人,看着“三百文”、“八十文”那些刺目的字,脸色灰败,抱着怀里的孩子,悄悄往后缩。

    右边一张告示更大,字也更粗犷:“工役医药章程”。

    “凡季氏辖下矿场、工坊、车行、货栈、商号之工役,于季氏医馆(黑石、清河回春堂)治伤疗病,诊金、药资、饭食,季氏支应,分文不取。”

    “工役之父母妻儿,同馆诊病,药资半偿(注:凭工牌及户册核验)。”

    “非季氏工役者,照价例付资,童叟无欺,不增分文。”

    告示底下,盖着仓场司鲜红的大印和季氏货栈乌黑的铁章。

    人群的议论声低了下去。许多穿着靛蓝厚棉衣、胸口别着各式木牌的汉子(矿工、力工、车夫),腰杆下意识挺直了些。他们盯着“分文不取”、“药资半偿”那几行字,又看看左边那张明码标价的药价例,眼神复杂地交织着庆幸和一丝难以置信的茫然。

    一个裹着破棉袄的老矿工,牵着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半大孩子,挤到告示前。孩子右脚肿得像发面馒头,裤管高高挽起,露出的皮肉青紫发亮。

    老矿工不识字,指着孩子肿胀的脚,焦急地问旁边一个戴毡帽的账房先生模样的人:“先生…先生…俺孙子…在矿上捡煤渣…被塌下来的冻土块砸了脚…这…这得多少钱?”

    账房先生扶了扶毡帽,指着左边告示:“清创裹伤(大),五十文。若骨头伤了,得看‘正骨续筋’,三百文起。”他又指指右边告示,“您老有儿子在矿上干活没?有工牌没?若有,孙子算家眷,药资只出一半。”

    老矿工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哆嗦着手,从怀里最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一块油亮发黑的木牌,正面刻着“丙字矿叁伍”,背面是他的名字和鲜红指印。“有!有!俺儿子!王铁柱!在丙字矿!工牌在这!”

    “那行。”账房先生点点头,“带孩子去初判堂。验了工牌和户册,该治就治。药钱,您只掏一半。”

    老矿工一把攥紧木牌,像是攥住了救命稻草,另一只手死死拉住孙子,拖着那条瘸腿,几乎是撞开人群,跌跌撞撞冲向回春堂初判堂那扇敞开的门。

    初判堂里温暖明亮。青石板地面映着人影。几张长椅坐满了人。初判的老者语速飞快,问诊,提笔,发木牌。王栓柱拄着拐,拖着刚拆了夹板、还裹着药布的左腿,排在队尾。他胸前挂着“矿恤”木牌。

    轮到老矿工和他孙子。老者验看了王铁柱的工牌和随带的户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孙子的名字),仔细检查了孩子肿得发亮的脚踝,又捏了捏骨头。

    “骨头裂了,没断透。不用重接。”老者提笔在木牌上写,“清创裹伤(大),药资五十文。家眷,半偿。实付二十五文。去金针房乙字七号榻。”

    老者把木牌递给药童,又对老矿工道:“二十五文,去那边收费口·交钱,拿收条,再凭条去金针房。”他指了指初判堂角落一个小窗口。

    收费口小窗后,坐着一个面无表情的中年账房。窗边墙上,贴着那张“药价例”。窗台上放着笔、墨、收据簿和一架小铜秤。

    老矿工哆哆嗦嗦摸出一个破旧的粗布钱袋,抖抖索索倒出几十个磨得发亮的铜板,一枚一枚数出二十五文,从小窗口递进去。账房收了钱,在收据簿上飞快写下“王狗娃(王铁柱子),清创裹伤(大)半偿,二十五文”,撕下收条递出。整个过程,没一句废话。

    金针房内,雪白的墙壁反射着琉璃天窗透下的冷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空气里有硫磺皂水和新鲜药膏的味道。

    乙字七号矮榻上,孩子被药童按住,咬着牙,看着药童用烧红的细针挑破脚踝肿胀发亮的皮肤,放出乌黑的血水,又用硫磺皂水狠狠刷洗伤口,疼得他小脸扭曲。

    老矿工攥着那张二十五文的收条,站在旁边,看着孙子受罪,老泪纵横,却咬着牙没出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