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腊月里的北境,风雪锁门。可村西头那座最大的厂房,透明的双层玻璃被灯光映得通明,里头传出一种从未听过的、密集又清脆的“哒哒哒哒”声,像无数快马在石板上奔踏。热气混着鸭绒鹅绒的微腥味,从门缝里丝丝缕缕地往外钻。
厂房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几十个太阳节能灯挂在粗木梁上,照着一张张绷紧的、汗津津的脸。季如歌站在厂房中央,脚边放着几个蒙着厚布的大家伙。
“掀了!”她一声令下。
厚布扯开,露出几台铁疙瘩——机身乌黑油亮,带着曲柄和转轮,一根闪着寒光的细针直直杵着。
“这叫缝纫机!”季如歌声音清亮,压过屋外的风雪,“靠它,缝衣裳快过手十倍!”
底下嗡的一声炸了锅。妇人们伸长脖子看稀奇,交头接耳:“铁疙瘩缝衣裳?唬人的吧?”
“瞧那针,细得跟头发丝似的,能顶啥用?”
“快十倍?吹牛不上税!”
季如歌没废话,招手叫来孙婆婆和另外两个素日里针线活最麻利、手指头最灵巧的妇人。“你们仨,过来学。”
她坐到一台机器前的小木凳上,脚踩住下面的踏板,轻轻一踏。转轮飞转,带着机头发出低沉的嗡鸣。她捏起两块裁好的靛蓝细布,对齐,压到那寒光闪闪的针下,手指轻巧地扶着布边,脚下一用力——哒哒哒哒哒!
细密的针脚像被施了法术,瞬间从针尖下流淌出来!笔直!匀称!快得只见一道银线在布上游走!眨眼功夫,两块布就严丝合缝地连在了一起,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
“我的老天爷!”孙婆婆手里的顶针“当啷”掉在地上,嘴巴张得能塞进鸡蛋。另外两个妇人也看傻了眼,眼珠子跟着那飞跑的针脚转。
“踩这个!扶稳布!眼睛盯着针!”季如歌言简意赅,起身让开位置。
孙婆婆抖着手坐上去,学着样子踩踏板。机器猛地一窜,布头“嗤啦”一下被扯歪了,针线也歪七扭八。她脸一红,手忙脚乱。
“慢点!脚轻点!手稳住!”季如歌在旁边指点。
另外两个妇人也轮番上阵,开始也是歪歪扭扭,不是线打结,就是布跑偏。厂房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咔哒”声(线断了)和懊恼的低呼。
季如歌早有准备。她拍拍手,几个汉子抬进来几大筐边角碎布头。“用这些练!练到针脚直了,手稳了,再碰好料子!”
孙婆婆她们仨,像着了魔。饭都顾不上吃,就守着那几台铁疙瘩,一遍遍踩,一遍遍缝。脚踩麻了,手指头被针扎了也不管。
厂房角落里支起了几口大锅,炖着油汪汪的肉汤,蒸笼里是暄软的白面馒头,还有大盆的咸菜疙瘩。季如歌发了话:轮班倒,机器不停!干活的,管饱!管够!
三天后,孙婆婆布满老茧的手指稳稳地扶着布边,脚下踏板起落均匀。哒哒哒哒哒……细密的针脚在靛蓝的布面上流畅地奔跑,又快又直。她缝完一条袖子边,拿起来对着灯光看,针脚匀称细密,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点得意的笑。另外两人也渐渐摸到了门道。
“成了!”季如歌一锤定音,“你们仨,一人带一队!教!”
厂房立刻分成了三大片。孙婆婆她们成了“师傅”,各自领着一群眼巴巴的妇人,围着一台缝纫机。厂房里的“哒哒”声不再零星,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虽然还夹杂着不少“咔哒”的断线声和懊恼的叹气,但声音越来越密,越来越连贯。
“脚轻点!别跟踩冤家似的!”
“手!手扶稳!布别让它跑了!”
“线断了?看梭芯!梭芯绕满了没?”
孙婆婆沙哑的嗓音在“哒哒”声里格外清晰。
妇人们学得飞快。北境的女人,手上有力气,眼里有活计。几天功夫,笨拙的“咔哒”声少了,流畅的“哒哒”声多了起来。厂房里弥漫着一种新奇的、充满干劲的气息。妇人们轮班吃饭,捧着热腾腾的肉汤馒头,匆匆扒拉几口,又立刻回到自己的缝纫机前坐下。手指翻飞,布片在针尖下迅速成形。看着一件件衣裳在自己脚底下飞快地“长”出来,她们眼里都闪着光。
季如歌也没闲着。她带着几个从商街请来的、脑子活络的年轻媳妇,在厂房另一头支起了染缸。茜草根煮出赤红,蓝靛草熬出靛蓝,黄柏皮榨出姜黄,甚至还有用冻梨皮试出的淡淡紫色。染好的布料挂在横杆上沥水,五颜六色,在油灯光下像一片片彩霞。
“用这些色!”季如歌指着那些彩布,“靛蓝做袄身,领口袖口滚一圈赤红边!姜黄做姑娘穿的,掐个腰身!紫色染小坎肩,给娃们穿!要轻!要俏!更要暖!”
样式也是新的。不像老棉袄那样臃肿直筒。季如歌拿着炭笔在草纸上画:短款的,利落;长款的,收腰;坎肩,轻便;还有带翻毛领子的,看着就暖和。王木匠带着徒弟日夜赶工,用硬木做出合身的版样,裁布妇人按着版样下刀,又快又准。
缝纫机真正唱起了主角。几十台机器同时开动,哒哒哒哒哒……!声音汇成一片密集的、永不停歇的急雨,盖过了窗外的风雪呼啸!填好绒的袄片在针尖下飞快地结合,翻转,缝合。
熟练的妇人,脚踩踏板如飞,手指翻飞如蝶,一件成型的袄子,从裁片到缝好最后一道线,竟只需小半个时辰!比手缝快了何止十倍!
厂房角落堆成品的地方,彩色的小山眼见着往上蹿。靛蓝的、赤红滚边的男袄,姜黄掐腰的女袄,淡紫的小坎肩,厚实的长款羽绒大氅……轻飘飘,蓬松松,摸上去又软又暖。
孙婆婆拿起一件刚做好的女袄,对着油灯细看。针脚细密匀称,收腰的曲线流畅,姜黄的颜色鲜亮喜人。她掂了掂,轻得像捧着一团云,可那暖意却是实实在在透过布料传到了手心。
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仿佛已经看到这轻暖漂亮的衣裳穿在南边那些怕冷的夫人小姐身上,看到白花花的银子顺着商路淌回北境。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