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市井文化,四大名著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社学广立之后,朝廷文教进入到新的阶段,强行要求少年进入社学,义务教育兴起。
    
    儿子读书,老子扫盲,让民间识字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经过十多年,尤其是最近五年的教化,民间百姓中已出现了不少能识字读书之人。
    
    朱文奎知道,这就是父皇朱允炆所说的:市井文化。
    
    原以为发展到这一步需要再过个十年八年,不成想在这沧州小地方竟看到了市井文化的成长。
    
    朱文奎看着王大苗与张泉两人,说道:“小子冒昧,敢问两位是作何营生?”
    
    “耕田,哈哈。怎么,耕田就不能看书了?咱家伢子说了,不识字不读书,就会成为蠢货,做出蠢事。咱们虽然是苦哈哈的老农,可不是苦哈哈的蠢货老农。”
    
    王大苗爽朗地说。
    
    于谦连连点头:“没错,世人都应识字读书,唯有如此,学问方可代代流传。读书人多了,聪明人也多,聪明人多了,国子监便能研究出更多的学问,大明能更强盛。”
    
    朱文奎端起茶碗品了口,含笑道:“皇上说过,学问来自民间与百姓,可识字最少的却也是民间与百姓,这让许多好的文化、技术没有流传下来,实在是太过可惜。若民间与百姓识字读书的多了,那文化与技术便不会再轻易遗失。若是皇上看到民间百姓都在谈论四大名著,定是欣慰不已。”
    
    张泉拍手:“皇上说得对极,若不是皇上这些年勤勉为政,力推扫盲,咱也不敢想自己竟也能看看这小说。说起来,这大海之上的故事可太多了。听说这马欢也跟着船队去了,不知道这次回来会带来什么故事……”
    
    于谦看向朱文奎:“话说船队离开近两年了,是不是也快返航了?”
    
    朱文奎想了想,说:“按照最初的计划,他们应该会在这个月碰面,如果顺利,此时说不得在返航之中。”xь.
    
    “你们知道水师的事?”
    
    “呃,这个,听先生们说起过一些。”
    
    “大家伙都过来啊,有水师的消息。”
    
    说书的老刘恶狠狠地看向张泉、王大苗,没看自己正要说“袁术死”呢,马上要赏钱呢,你这一嗓子下去我还怎么吃饭……
    
    “好!”
    
    满堂喝彩,就连张泉、王大苗也忍不住站起叫好。
    
    “这是——”
    
    于谦有些惊讶。
    
    王大苗坐了下来,笑道:“这是老刘头的绝技,雷声、雨声、鸟声、马蹄声,甚至连兵器交锋声都能喊出来,听他说书,那才是身临其境,舒坦得很啊。”
    
    朱文奎赞叹地看去:“着实厉害。”
    
    于谦也敬佩不已,这可就是人才啊。
    
    想想当年孟尝君如果没有门客会“鸡鸣狗盗”这些特殊本事也回不去。
    
    朱文奎看向张泉手边的书,不由问道:“这位兄长看的是什么书?”
    
    张泉拍了拍书,笑道:“你是读书人,想来应该清楚四大名著吧,这便是其中之一的《瀛涯胜览》。”
    
    “四大名著?”
    
    朱文奎看向于谦。
    
    于谦摇头,表示不要看我,我也不知道。
    
    张泉看着面面相觑的朱文奎与于谦,皱眉道:“你们竟是不知?这可不行,读书人怎能不读四大名著?”
    
    王大苗也不解:“我家伢子可喜欢四大名著,你们没看过?”
    
    朱文奎笑道:“这《瀛涯胜览》我们倒是读过,著作之人名为马欢,是郑和大船队中的书吏通事,这书中记录了郑和大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