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市井文化,四大名著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好啊,这才是咱们的大明好少年。”
    
    王大苗感叹,刚想再说下去,张泉便打断了王大苗,对朱文奎、于谦等人说:“看,精彩的地方要来了。”
    
    朱文奎、于谦看向说书人。
    
    说书人讲着“煮酒论英雄”,很快便讲到:“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来了。”
    
    张泉、王大苗低声说了句。
    
    随后朱文奎、于谦等人便听到一声“咔嚓”的雷声骤然传出,声音之大,令人震惊,随后还伴随着雷的轰隆之声,滚滚而来!
    
    雷声之后,竟又传出了倾盆大雨之声,似是瓢泼。
    
    朱文奎看向外面的阳光,又看向说书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
    
    满堂喝彩,就连张泉、王大苗也忍不住站起叫好。
    
    “这是——”
    
    于谦有些惊讶。
    
    王大苗坐了下来,笑道:“这是老刘头的绝技,雷声、雨声、鸟声、马蹄声,甚至连兵器交锋声都能喊出来,听他说书,那才是身临其境,舒坦得很啊。”
    
    朱文奎赞叹地看去:“着实厉害。”
    
    于谦也敬佩不已,这可就是人才啊。
    
    想想当年孟尝君如果没有门客会“鸡鸣狗盗”这些特殊本事也回不去。
    
    朱文奎看向张泉手边的书,不由问道:“这位兄长看的是什么书?”
    
    张泉拍了拍书,笑道:“你是读书人,想来应该清楚四大名著吧,这便是其中之一的《瀛涯胜览》。”
    
    “四大名著?”
    
    朱文奎看向于谦。
    
    于谦摇头,表示不要看我,我也不知道。
    
    张泉看着面面相觑的朱文奎与于谦,皱眉道:“你们竟是不知?这可不行,读书人怎能不读四大名著?”
    
    王大苗也不解:“我家伢子可喜欢四大名著,你们没看过?”
    
    朱文奎笑道:“这《瀛涯胜览》我们倒是读过,著作之人名为马欢,是郑和大船队中的书吏通事,这书中记录了郑和大航海时经过的诸多国家,风景风俗,地理山川,国王语言、气候物产、海潮航路等等。只是,四大名著的说法,我们并不知情。”
    
    张泉见朱文奎轻松说出,舒展开眉头,笑道:“你们不知道也不怪你们,一个个都在埋头苦读。这四大名著还是今年年初中华书局定下的,说是以销卖量为准,选出了四本小说。这《瀛涯胜览》便是第四本。”
    
    于谦好奇地问:“那前面三本是?”王大苗指了指说书人,咧嘴道:“第一本便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二本是《水浒传》,第三本是《太祖开国志》。”
    
    朱文奎、于谦连连点头。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建文皇帝接过罗贯中书稿后刊行于世的,其出现标志着洪武时期禁书之策的结束。《水浒传》随后刊行,在金陵引起热潮。
    
    但实事求是地说,当年这两本书面世之后,只不过在一些大城之中“畅销”,像是金陵、苏州、杭州、开封、徐州等地,在一些府县里面,都没多少人买书看书,更不要提销售。
    
    可时代在变化。
    
    自进入建文朝以后,国子监率先改制,引杂学入国子监,随后将这种改制推广至府州县。与此同时,朝廷还在大力发展文教与扫盲事业,每年投入在教化领域的钱钞已然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