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二皇子与太子之争?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不再监国?
    
    杨溥看着桌案后奋笔疾书的朱文奎,有些不明白他在想什么。
    
    自从建文十二年秋迁都北京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便开始培养朱文奎的政务处理能力,一应地方官府文书先送内阁,后送东宫,若内阁与东宫意见一致,小事立断,大事再奏,若内阁与东宫意见不一致,则奏知皇上决断。
    
    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朱文奎事实上在监国。
    
    有权直接处理国家政务,不是监国是什么?
    
    相对于当年的懿文太子,朱文奎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决断权。
    
    满朝文武都清楚,朱允炆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太子的政务能力,而朱文奎也不负众望,展现出了良好的能力,不仅迁都事宜筹备周全,迁都之后民政也处理得极好,尤其是建文十二年底的“归乡潮”,不仅解决了山西粮荒,还慰藉了山西父老。
    
    只是,自从阿晓穆诞下四皇子朱文境之后不到半年,朱文奎就开始了“懈怠”,屡屡请旨不再处理政务,虽然皇上并没有答应,但朱文奎再这样请旨下去,皇上迟早会点头。
    
    杨溥并不担心朱文奎暂时不处理政务,担心的是其他皇子。
    
    随着大量政务交东宫、内阁,建文皇帝主要负责军务与大政方针,一个月就露面四次,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后宫,陪在建文皇帝身边的,除了皇后与一干妃子外,还有二皇子朱文垣、三皇子朱文堂,襁褓里的四皇子朱文境。
    
    朱文境年幼不算什么,对朱文奎构不成威胁,但朱文境的母亲阿晓穆就说不准了,这个女人出自女真部落,会不会在朱允炆耳边吹枕头风谁也不清楚。
    
    当然,最大的威胁还是二皇子朱文垣。
    
    朱文垣是建文三年生,十一二岁的年龄表现出了惊人的智慧,不仅聪慧敏秀,为人处世更透着谦谦之风,深得太后喜欢。
    
    二皇子与太子朱文奎年龄相差不算大,三四岁而已。
    
    杨溥走向朱文奎,犹豫了下,见左右无人,还是决定进言:“太子,皇上倚重,不可不为。身为嫡长子,当担起国之重任,勿使他人有可乘之机,徒增变故。”
    
    朱文奎收起笔,看着面色凝重的杨溥,淡然一笑:“他人可乘之机?杨先生话中有话。”
    
    杨溥正色道:“臣本不该言,言有挑拨之嫌。然为社稷安稳,不能不言。”..
    
    朱文奎拿起纸张,吹干墨,起身道:“杨先生知道不该言,这样的话就莫要再言,父皇有父皇的安排。”
    
    杨溥看着朱文奎出了门,看样子又是去后宫请旨了。
    
    内阁。
    
    解缙、杨士奇、铁铉正在处理文书,内侍走来,扯着嗓子喊道:“内阁听口谕。”
    
    内阁大臣走出行礼。
    
    内侍喊道:“皇上口谕,自今日起,内阁公文不再送东宫,转送武英殿,交朕与二皇子朱文垣处理。钦此。”
    
    “这——”
    
    “臣等领旨。”
    
    解缙、杨士奇、铁铉等人脸色骤变。
    
    内侍离开。
    
    解缙一脸愁容:“皇上到底在做什么?”
    
    杨士奇目光游离不定,眉头紧锁:“这样一来,不出二十年,恐有萧墙之祸。”
    
    铁铉坐了下来,又站起身,憋了一口气:“我们应该求见皇上收回旨意!”
    
    “走!”
    
    解缙、杨士奇齐声。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解缙、杨士奇并没有担心过东宫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