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二皇子与太子之争?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位,毕竟朱文奎是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其他皇子连争的资格都没有。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皇上最近两年一直在培养朱文垣等皇子,对太子只是委以重任,并没有带在身边。加上最近太子朱文奎屡屡请旨不再处理政务,这并不是朱文奎的懈怠,而是他察觉到了什么,选择主动退让。
    
    事情不能如此,大明皇室不能再出乱子。
    
    坤宁宫。
    
    宁妃跪在朱允炆与马皇后面前,面容苍白,恳请道:“皇上,还请收回文垣身入武英殿的旨意,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怎么能参与国之政务。太子勤恳为事,决断有力,朝臣有目共睹,还请皇上继续让太子处理政务。”
    
    朱允炆看向马恩慧,马恩慧起身走向宁妃,伸手搀扶:“宁妃妹妹病体初愈,还是起来吧。”
    
    宁妃摇头:“皇后,文垣不可入武英殿!若皇上不答应,妾身就跪在这里,宁死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恩慧看向朱允炆,莞尔道:“看吧,皇上这道旨意怕是会吓坏不少人。”
    
    朱允炆微微摇头,起身道:“都活得太安稳了,需要有点刺激才成。宁妃,二皇子不仅会入武英殿,还会封吴王,搬入吴王府。”
    
    宁妃心头一颤,难以置信地看着朱允炆,连忙说:“皇上不可,这样一来,怕是会害了文垣……”
    
    身为朱文垣的母亲,宁妃从未想过他能与太子朱文奎相争,半点心思都不曾有。.
    
    朱文奎是宁妃看着长大的,这孩子心善,仁慈,吃得了苦,为人好学聪慧,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以太子身份面对大明万民,更是以“少年说”名扬天下,被誉为新少年太子。
    
    这些年朱文奎的成长是巨大的,他不仅参与过北京新都营造之事,深入民间看民间疾苦,地方之治,更经历过朱桂、朱允熥两次宫廷之乱,负责过迁都筹备,又在一干东宫官员与内阁、六部官员的教导下拥有了出色的政务能力。
    
    可以说,朱文奎不仅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还是官员一致认可的大明皇位继承人。朱文垣虽然聪慧好学,懂得不少,可他没有吃过苦,没处理过政务,没经历过太多事,让朱文垣与朱文奎争,那是找死。
    
    最让宁妃担忧的是,韩夏雨是自己的亲妹妹,是朱文垣的姨。若是将韩夏雨扯进去,那她与朱文奎势必能在一起,这对青梅竹马很可能分道扬镳。
    
    “皇上,三位内阁大臣求见。”
    
    内侍前来通报。
    
    朱允炆点了点头,走到宁妃身旁,伸手将宁妃拉起:“放心吧,这不是对太子的考验,也不是对二皇子的陷阱,而是他们兄弟之间的决定。你啊,小看了文垣。”
    
    宁妃不明白,但还是顺势起身。
    
    朱允炆看向马恩慧:“你与她说清楚吧,免得又心忧成疾。”
    
    马恩慧笑着答应。
    
    宁妃看着朱允炆离开,面对一脸笑意的马恩慧,有些不知所措。
    
    马恩慧拉着宁妃有些冰冷的手,笑道:“你到底在担心什么,本宫可从来没担心过。莫要将事情想那么复杂,皇上比你我更懂得如何对大明更有利。”
    
    “可是——”
    
    “没什么可是,太子是太子,吴王是吴王。”
    
    武英殿。
    
    朱允炆踏步走入其中,对行礼的解缙等人摆了摆手:“直接说事吧。”
    
    解缙在朱允炆落座之后,走出一步,肃然道:“皇上,先前收到旨意,文书送武英殿交皇上与二皇子一同处理,臣以为不妥。太子政务处理日益稳重,果决有力,既能明辨是非,亦能分出轻重缓急……”
    
    朱允炆含笑道:“太子有为,朕甚欣慰。只不过太子两个月一连恳请三十余次,希望可以休息一段时日。朕知他疲惫,于心不忍这才答应。至于二皇子,不过是陪朕居武英殿解闷罢了,三位阁臣不必担忧。”
    
    解缙有些为难。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