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94南洋粮食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我觉得,黄台吉未必会接受朝廷的旨意。”

    一群人出了乾清宫,路上张四维就说起他的看法。

    在万历皇帝表达了态度后,张四维果断放弃说话,任由万历皇帝和魏广德把事情定下。

    不过,出了宫门,张四维还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再次重复一遍,这对于树立他在朝中的地位是有利的,至少让他们知道,他不支持魏广德这个首辅的决定。

    “尝试一下吧,毕竟这次也属机会难得,如果能借此给蒙古诸部统计人口,发放户贴,朝廷就算付出一些粮食,也算没有白给,总算能借此掌握草原的情况。”

    申时行出来劝解道,魏广德的想法天马行空,但是借助此次草原雪灾,似乎有一定可能性。

    至于顺义王如果不愿意,不接受,那就到时候再说。

    反正朝廷已经把能做的做了,如果不能搞清楚需要救济多少人,那就只能像往常一样,给几车粮食了事。

    而此时,乾清宫里,万历皇帝依旧坐在大殿上首的龙椅上。

    他腰板笔直,双手自然垂下。

    但是,在手边,被御书案遮挡的地方,也放着一份密奏。

    直到魏广德等人离开,他撇了眼桌上郑洛的奏报,又拿起手边那份密奏仔细看起来。

    密奏是东厂上的,现在东厂名义上厂公还是张宏,但实际权力,已经按照皇帝的意思,由张鲸提督。

    而东厂给他上的第一份密奏,居然就是指控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暗中依附魏广德,在都察院里挡塞言路。

    密奏里说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上奏弹劾已故太师张居正的十四项大罪,包括“大致说他贪婪放肆、篡夺权位、拉帮结派,忘记亲族、欺骗皇上,误导君主祸及百姓”等罪名后,陈炌就在都察院里打压御史,先后阻止四川道御史孙继先、言官陈与郊、向日红等人上奏弹劾张居正。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陈炌受到魏广德授意。

    他们同出江西,与兵部尚书张科、工部尚书江治、户部侍郎魏时亮、吏部侍郎劳堪等人构成赣党。

    说实话,这封密奏非常利害,把魏广德的小圈子几乎一网打尽。

    这么多年的谋划,魏广德的执政小圈子已经初具规模,确实占据了大明朝堂很重要的位置。

    最关键最后,还点出魏广德和张居正的私交深厚,当初他们在内阁也只是演双簧,故意制造一些对立蒙蔽圣听,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魏广德入宫前,万历皇帝还在思考密奏的可靠性。

    是的,他让张鲸管东厂,并没有要搞事儿的意思。

    但是显然,张鲸没有做到,反而直接给他一个王炸。

    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培养,很重视的一环就是教会他不要看表象而是要看本质,魏广德也多次这么告诫他。

    所以,万历皇帝收到密奏第一时间是不相信的,而是在思考张鲸和魏广德之间是否有矛盾。

    他讨厌张居正、冯保,身边人大抵都已经发现,而张鲸递过来的这份密奏,有意无意的就把张居正和魏广德联系到一起。

    这让他不得不生疑,是不是张鲸有意为之。

    他的视线落在张鲸认为是赣党的一干官员名字上,他们确实都是江西人,和魏广德同出一省。

    不过大明官员这种照顾乡党的事儿,其实并不鲜见。

    至于张鲸说魏广德和张居正是一伙儿的,他并不怎么相信。

    其实,如果密奏里不提魏广德和张居正的事儿,只是着重阐述魏广德和赣党在朝堂的权利,他或许还会动容。

    毕竟,皇帝最怕的就是下面的官员勾连在一起,侵夺皇权。

    至于其他,只要不是做的很过分,威胁到皇权,他都可以视而不见。

    其实在张鲸和魏广德之间,万历皇帝还是更相信魏广德,毕竟张鲸跟着他的时间尚短,而魏广德在他幼年时就已经时常出现在身边。

    “来人,传张鲸来见朕。”

    万历皇帝开口吩咐道。

    “是。”

    一旁的內侍急忙答应一声,快步走出殿外。

    而魏广德等人已经回到内阁,也不等兵部正式上奏,魏广德就把人召集在一起,让申时行拟旨郑洛,把朝廷的意思传达过去。

    同时,张学颜也在内阁写了几张条子,就是派出户部官员去通州,清点粮食。

    而张科暂时没有做出什么决定,大军出动,还得等到大同那边传来消息也不迟。

    实际上,这段时间蓟镇留守兵马,都被董一元集结在长城沿线,时刻戒备北方的威胁。

    所以,兵部只需要动员京营的五军营就可以了。

    一道道命令从内阁发出,驿递是没资格质疑大人们决定的,收到旨意当即马不停蹄就冒着鹅毛大雪冲出了京城,向西北方向而去。

    而户部,几个负责通州仓的郎中则是臭眉苦脸,这么大的风雪,他们还要出城去通州公干,眼看着快要过年了。

    “这个年,怕是回不来京城了。”

    “谁说不是呢,以往下道文书就行了,张大人这次却要我等过去亲自验仓,真是”

    剩下的话没敢说,张学颜在户部时间不短,抱怨几句如果传到大人耳朵里,怕是就要倒霉了。

    “没听外面传的吗?蒙古人聚集在大同城外,应该是山西那边没粮了,要从通州调粮过去。”

    他们也不傻,兵部那边并没有保密,草原遭遇暴雪的消息,此时已经在京中传开,蒙古人避灾就只能往南走,往长城靠,天气总要比北方好一点。

    而到了大明这边,自然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