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2章 战之道招抚为上,亲或疏利益占先  隋唐天字七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李渊形势一片大好。

    事实上,李渊此时早已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就是唐高祖。

    这是必然的结果。

    太原起兵,名义上是尊隋,但李渊本人都说过,那不过是掩耳盗钟而已。

    入主长安之后,李渊并没有着急称帝,他在等待一个时机。

    一切似乎都是被设计好,李渊没有等待多久,那个时间点就出现了。

    隋朝的太上皇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和一众骁果给弑逆了。

    杨隋一朝实质上已经灭亡。

    因为杨广留在长安和洛阳的二个孙子,无法继承帝国的政治遗产,他们也将很快步杨广的后尘。

    李渊先声夺人,他立即废了隋恭帝(代王杨侑)。

    这名字其实并不吉利,代者,替代也。

    从名字可以明显看出,他只不过是代替李渊在前台做了一段时间的吉祥物而已,并且,他本人也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

    真是天道好轮回。

    当年杨坚篡周立隋,在长安城中欺负北周的孤儿寡母,怎么也想不到,报应这么快就落到他的曾孙身上。

    但李渊并没有多愁善感,他遵循了中国历史上权臣必须遵循的一套程序之后,正式建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

    他比杨坚稍微仁慈些,或者说,他面临的执政环境,远比杨坚要好,在对待前朝王室的手段上,李渊和杨坚相比,也有明显的差别。

    杨坚奉行斩草除根的雷霆手段,将北周宇文皇族,全部诛灭。

    虽然残酷,但以杨坚未建尺寸之功,矫诏辅政而上位的方式,以及他上位之后,混乱的政治局面而言,彻底铲除宇文皇族,以绝天下人之望,又是必须的。

    但李渊却有足够的包容空间。

    杨隋已经失尽人心,并且杨广一死,朝野之间,对杨隋的信仰立即崩塌,已是树倒猢狲散。

    普天之下,想要再找出几个真心效忠杨隋的,已经屈指可数。

    于是,李渊虽然逼迫代王杨侑禅让给自己,却没有立即从肉体上消灭他。

    相反,出于政治的需要,李渊需要和旧隋朝官吏层保持至少表面上的融洽,而立即处死代王杨侑,显然并不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于是,李渊稍显温情,杨侑被封为酅国公,幽禁于长安。

    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在李渊即位的第二年,杨侑年纪轻轻,就一病而死。

    按照李渊的执政风格和惯例,杨侑的病死,大概率和李渊脱不了干系。

    但个人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之中,渺小如沧海一粟,一个人的死亡,微不足道,激不起半点浪花。

    这个现实世界,主宰是李渊。

    他实行了军事征伐和政治招抚二种手段,来稳定大唐帝国的局势。

    他这二手都抓,二手都要硬的政策,大获成功。

    向西,他解决了二个独立的割据政权,西秦薛举和西凉李轨被消灭,让他获得了战略纵深,同时,又免去了后顾之忧。

    而他的招抚政策,四面开花之下,一路顺风顺水。

    自李渊进入关中,入主长安开始,关中大地,原隋朝官吏和各地豪强望风而附,归者如流。

    李渊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全部接收了杨隋在关中的力量,这足以让李渊有逐鹿天下的资本。

    并且,李渊是政治长才,他长袖善舞,很早就开始经略四方。

    他主要的招抚对象在南方。

    传统上,关中之所以被称为帝王都,除了八百里秦川,民风剽悍,物产丰饶之外,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后方,是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的蜀中大地。

    蜀中虽富,但却有一个弱点,限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偏安有望,争天下却嫌不足。

    因而,蜀中各方势力,会在中原大乱时,保持相对的独立,一旦中原出现真正的真命天子,他们将表示臣服中央政权。

    现在,李渊成了真正的天选之子,这种情势让李渊的招抚非常顺利。

    汉中李袭誉接受李渊的官职,和李渊合流。

    而李渊派出的山南招慰大使李孝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李孝恭是李渊家族另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他一战击破朱粲。

    朱粲是个杀人魔王,同时也是吃人魔王。

    隋末群雄,苦隋久矣,他们大都来自于社会底层,对于隋朝官吏,有着天然的切齿痛恨。

    因而,当他们得势之时,对于旧隋官僚,无分善恶,诛杀无赦。

    这些反抗军,大都对于下层老百姓,还能保持一种同病相怜的观感。

    但朱粲不同,他是来者不拒,一视同仁地将他们制作成干粮,随军而行。

    李孝恭属下的将领们一致说;“此食人贼也,为害实深,请坑之。”

    朱粲当然死有余辜,但李孝恭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此行的目的有二个字“招慰”。

    他不能着眼于一地一城一人的得失,他需要经营南方整个的政局。

    于是,他明确拒绝道:“不可!自此以东,皆为寇境,若闻此事,岂有来降者乎?”

    李孝恭违心地将他们全部释放,各地雄豪,看到朱粲如此恶贯满盈之辈,都可以保命全身,心中大定。

    李孝恭书檄所至,他们全部都表示愿意投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