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谈判,尽可能答允一切条件,保存下大白高国。
三是写一篇檄文公告,上下振奋人心。
檄文由汉人翰林学士所写,李秉常办有太学,从汉人党项青唐回鹘人中选拔优良之士。这名汉人翰林正是李秉常平日所宠信,喜欢他的文字。
所以这篇檄文也是写得洋洋洒洒,也有几分模仿《大唐中兴颂》的手笔。
檄文写了当年唐玄宗入蜀避难,唐肃宗创下中兴大业之事。这也正好契合了李秉常将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谋求中兴的意思。
这檄文写完后,李秉常很是喜欢,读了好几遍,将自己与唐肃宗一比也觉得很是贴切,同时将之前的过错都推到之前主持朝政的梁太后(唐玄宗)和梁乙埋(杨国忠)身上。
突然间一股几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思涌上李秉常得心头,认为过去种种磨难,都是一等对他的考验,为了是这一次他可以反败为胜,在中兴府城下配合辽军全歼宋军,收复全部疆土,甚至完成李元昊当年未竟之志进取长安城。
……
章越从开封府一路赶路,抵至洛阳后,再抵达永兴军的京兆府停留。
以往章越多次路过京兆府时,这一次故地重游作为西征党项的行营在此决策军事。
因为身在京兆府无论是陕西各路还是河东路,消息传递都比汴京都短上数日,熙宁时天子为了在千里外微操战局,设立了金牌传递的制度。
金牌使者即便日行五百里,但无论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如将决策大本营从汴京移至长安。
章越方到京兆府便传问西北邮政的上下官员,从河东路,陕西路至长安府的道路通畅与否,几日可以抵达。
对方一一作了承诺。
接着章越又问当地官员经济,他们说了盐钞交子,随着西征之事,令交投市场也是愈发火热,今日暴涨,明日便暴跌。不乏人一夜暴富之事。甚至不少朝廷官吏都辞去差事,投身于此之事。
汴京百姓笑传,盐钞交子涨三日,连皇帝都不作。
章越让当地官员多盯着。
其实章越眼下作为三军主帅也是无事,就是督促粮草后勤,安定后方,军事上有句话是‘外行讲战术,内行讲后勤’,这在宋与党项的战争中是得到大量印证的。
至于具体作战上,章越除了丞相府里有一整个幕僚团队外,兵部枢密院都有参谋随军,还有临时征辟来的官员。
这一次京兆府的临行行营中,他们代替章越具体进行军事部署,而且章越还将具体战时指挥权下放给了熙河路和河东路。
其他事上,章越就没有太具体插手了。
说实话,章越也承认自己在军事上是个庸手,这点王韶当年就屡屡评价过,不用多言了。
但是外行指挥内行,也是有办法的,就是抓住两点,一个赏罚,一个是识人。
打仗我不会,识人总会吧。
识人用人,不是说简单择其善者用之,不善者罢之,而是尽量地让所有人各尽所长。比如马谡是一个优秀参谋,你诸葛亮非要让他统领一军,委以重任。最后出了差池是马谡的责任,还是你诸葛亮的责任?
平日看人就要学着先看人长处,再斟酌其短处,慢慢培养出观人用人的经验。
然后就是赏罚,用人最忌讳的就是,善善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然后就是诸葛亮所言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司马法中也讲了,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赏罚的即时性一定要办到。
阵前斩将,杀人祭旗,微功必赏。
这一点上吕惠卿就非常出色,程颐就多次说过,他曾在路上等候吕惠卿一夜结果没见到,原来吕惠卿御下极严,百余人骑马经过时竟然一声不闻,程颐等了睡着了也没听见任何响声以至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