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吊民伐罪  寒门宰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而将士们也觉得赏赐太少而心生埋怨。
    
    军心已经出现不稳的迹象。
    
    而且之后国内矛盾愈发明显,李清因汉人的关系,又长期主持朝政,被党项派别的宗室将领指责为国贼。
    
    前几日朝野流传一封文书,指责李清等十余名官员为国贼,甚至喊出了杀李清的口号。
    
    李清吓得因此差点自尽,最后被人救下,然后跪在宫门前整整三日。李秉常只得派兵贴身护卫对方出入。
    
    尽管如此李清一次上朝路途中仍遭一股不知名的兵马刺杀,险些丧命。
    
    现在中兴府里,到处一副亡国景象,人心惶惶。甚至有人说,不用宋军打来,不出三年党项即分崩离析了。
    
    此刻李清肃立在朝中听得宋军西征兵马百万的消息,可以感受到满朝文武脸上神情都为之一黯。
    
    李清出班道:“陛下,东朝破竹之势已成,而我大白高国一役不如一役,而今敌倾国而来,强锋不可应挡!不如趁其大军来前,退入辽国方为唯一生机。”
    
    李清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李秉常突然想起,当年宋军连败于三川口,好水川时,宋相吕夷简当朝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矣。’而今形势早已逆转不知多少。
    
    “中兴府城池坚固,祖宗经营多年,又有黄河之险,就算宋军百万而来,一时也攻不下,大辽必不会坐视不理,到时两下夹击,必可反败为胜。”
    
    “东朝倾国而来,国中必是空虚,以往我等大破东朝都是先避其锋芒,再以逸待劳,其劳师远征,粮草必是不济,守个二三月宋军不战自退。”
    
    李清闻言摇头,这些将领时至如今还不懂的何为‘大势已去’,幻想辽国来援,且不说平定磨古斯叛乱后,辽军师老疲惫,元气大伤,是否来援且两说。就算来援,又有多少实力?
    
    李秉常此刻也顾不得什么国主颜面了,含泪道:“宗庙都在中兴府,朕焉能弃之而去。”
    
    李清则道:“自古以来反败为胜之事比比皆是,陛下可与皇后先去辽国,臣等守着这里,待陛下请回辽师再大破宋军。”
    
    一人驳斥道:“陛下一国之主岂可寄人篱下。”
    
    李清道:“辽国与我有翁婿之谊,怎好说寄人篱下?”
    
    议事未决,不少官员们为之流涕。
    
    李秉常见此稍稍欣慰,大白高国虽到了如今这地步,所幸人心还是有的。
    
    李秉常回到宫中看到皇后耶律仙,夫妻二人得知宋军举兵的消息相对而无言,彼此对饮了一会酒。
    
    李秉常道:“我已决意在此守城,你与皇儿先去投奔你父皇吧,要是迟了,就走不脱了。”
    
    “陛下不要臣妾了吗?”
    
    耶律南跪下痛哭,一旁四五岁的孩童不知所措地看着父母这般。
    
    李秉常顿坐床榻上道:“是朕无能,不能提拔忠臣,远离小人。此番再难收拾人心,振作遇敌了。”
    
    耶律南看着李秉常这番鳃鳃过虑之状,不由怒谏道:“陛下每遇到大事,便痛哭流涕,彷徨失措,实不是明君之像。尽管陛下对我们母子很好很好。但臣妾还是不得不直言相告。”
    
    “陛下未到最后,休得气短啊!”
    
    李秉常一愣,其实到了这一步。他倒也从谏如流道:“皇后所言极是。”
    
    说到这里,李秉常止了泪水,当下连夜召集群臣商量。
    
    群臣被突然叫醒也是有些懵然,当即议下三事。
    
    一是派一名可靠的大臣效仿申包胥那般向辽国求援。
    
    二是派使者与宋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