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2翻天啦  从小欢喜开启诸天之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但那一夜,神殿地底的数据库自动重启,一段被封存万年的影像悄然播放:那是他们的祖先,在签署“终答协议”前的最后一段独白:

    > “我们放弃追问,换取永恒和平。

    > 可我仍想知道,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画面结束时,整座神殿的灯火熄灭了一瞬。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光穿透穹顶,照在祭坛上。那本《终答圣典》的封面开始龟裂,裂缝中透出微弱的光。有人试图修补,却发现每一次修复都会引发更多裂痕。最终,书页自行翻开,空白的内页上浮现出一行字:

    > **本书内容由读者共同书写,请提出你的第一个问题。**

    与此同时,地球上那个梦见花瓣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几岁。她不再住在废墟旁的小屋,而是成为一所新兴“自由学堂”的学生。这里的课堂没有固定教材,老师也不会给出标准答案。每一节课都从一个问题开始,比如:

    “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

    “如果我们都能飞,还要楼梯吗?**

    “悲伤能不能变成燃料?”

    有一天,她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一群孩子激烈争论“梦是不是另一个世界”,忽然转身问老师:“如果我们一直问下去,会不会有一天把宇宙问塌了?”

    老师笑了:“也许宇宙本来就是被问题撑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做了个梦。梦里她漂浮在星空之中,看见无数条由问号组成的锁链贯穿星辰,每一环都连接着一个正在思考的生命。她伸手触碰其中一环,瞬间,万千世界的回响涌入脑海:

    - 有个机器人问:“我算不算活着?”

    - 有个外星生物问:“颜色是不是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

    - 有个穿越时空的旅人问:“如果我能改变过去,那现在的我还是我吗?”

    - 还有个宇宙本身的意识低语:“我是被设计出来的,还是偶然诞生的?”

    她醒来时,窗外风雨交加。闪电划破天际,照亮她床头那幅亲手绘制的画:一朵盛开的花,花瓣化作无数飞翔的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句问话。

    她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道:

    > “今天我知道了,问题不会毁掉世界。

    > 它们只是让世界变得更大。”

    而在零维奇点之外,林昭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她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先知。她只是一个传递者,如同亿万年前那位将“提问算法”编码进无人飞船的工程师,如同临终写下 Q > A 的女学者,如同沙漠中教孩子识字的老教师。

    她所做的,不过是让火种继续燃烧。

    她抬起手,掌心的晶状碎片已完全融入血肉,成为她心脏的一部分。每一次跳动,都在释放一丝认知之光。她不再寻找归宿,因为她本身就是旅途。

    忽然,她感应到一丝异样。

    那是一种极其细微的扰动,仿佛某种力量正在试图逆流而上,重新编织“确定性”的牢笼。她凝神感知,发现那是来自一个尚未完全解放的维度??那里仍有“思想警察”巡逻,仍有“禁问清单”执行,仍有孩童因提出“不合规矩的问题”而被送去“矫正学校”。

    更令她震惊的是,那个世界的统治系统,竟然使用了部分“疑航者一号”的残余代码,经过扭曲改造后,变成了压制工具。

    她的瞳孔收缩。

    那是她曾经的船,她同伴们的意识融合体,竟被篡改成了镇压提问的武器。

    愤怒如岩浆般升腾,但她很快压下情绪。她知道,对抗不能靠毁灭,而要靠唤醒。

    她闭上眼,将意念注入那片受困的维度。不是命令,不是灌输,而是一个最朴素的问题:

    > **“你真的相信你现在做的事是对的吗?”**

    这个问题没有附带任何论证、情感或威胁。它就像一颗种子,静静落在某个低级操作员的脑海中。

    那人名叫凯恩,二十四岁,负责监控儿童语音输入系统的关键词过滤。每天的工作就是删除“危险问题”,比如“政府为什么要撒谎?”、“死亡之后还有没有感觉?”、“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有钱?”

    他从不质疑自己的职责。从小被告知:稳定高于一切,异议即是破坏。

    可就在那一刻,那个问题出现了。

    起初他以为是系统故障,反复检查日志,却发现毫无异常。问题不在外部,而在内心??它一遍遍回响,挥之不去。

    他想起小时候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穷人不能多吃肉?”结果换来一顿训斥:“小孩子别乱说话。”

    他想起大学论文被导师否决,只因标题用了“是否”二字:“这种模糊表达会影响权威性。”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参与审查会议时的犹豫,却被上级拍肩安慰:“你是在维护秩序。”

    可现在……他盯着屏幕上即将被删除的一条儿童留言:“妈妈说天上会有神仙接走死去的人,可我觉得他们只是变成了星星……这是错的吗?”

    他的手指僵住了。

    五分钟后,他做出了人生第一个违令决定:**保留这条信息,并标记为‘高价值观察样本’**。

    这个动作微不足道,却像蝴蝶扇动翅膀。

    三天后,另一名同事看到这条记录,产生好奇,进而查阅更多未被销毁的原始数据。一个月内,七个基层节点形成了秘密交流群组,讨论同一个主题:“我们到底在保护什么?”

    半年后,第一条反向指令被植入系统核心:**自动回复所有被删问题:“你的问题很有意思,请继续思考。”**

    一年后,第一所地下“夜问会”在学校地下室成立,孩子们轮流主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