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6章六乡六逐,文人武人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无他,人之本性也。

    春秋尚武,战国尤盛。商公有言,「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斐潜看了看太史慈,太史慈点头表示知道这个,便是笑了笑,那么为何如今只闻「士农工商」,而不见其「战」

    啊这个太史慈吞了口唾沫,不能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一是原本社会中人们的普遍认知,二也是出于争霸需求,各路诸侯纷纷富国强兵。秦朝的变革之一,就是商鞅带来的变法,他否认了齐国的策略,而是将军事并列到了农业的高度,可见商鞅对于军事的看重。在他的影响与鼓励之下,原本就崇尚武勇的秦朝,变得更加重武尚功,并努力朝着举国而责之于兵的方向迈进。

    商鞅表示不胜而王,不败而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民勇者,战胜;民不勇者,战败。能壹民于战者,民勇;不能壹民于战者,民不勇,圣王见王之致于兵也,故举国而责之于兵。看看这段话,就足以证明当年赳赳老秦的气势。有这种全国皆战、全民皆兵的气势与信念,秦朝如何不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而现在么

    一群当年的山东败寇,天天嚎叫着好战必亡。

    斐潜缓缓的说道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故秦民皆勇于战也。

    太史慈默默点头,若有所思。

    在秦国,一个普通出身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军功封侯拜相,而且军功的大小、质量,直接决定军士未来的政治经济利益与社会地位。商鞅重法,将服兵役当成是国民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但在此基础上,他又不忘许以重利。反正都要服兵役,不如积极参加,奋勇作战,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出身。

    汉承秦制,亦勇于军战,兵革大盛,方有驱逐匈奴,追亡漠北之战。斐潜仰着头,望着茫茫的戈壁滩,似乎在看着在漫漫黄沙飞舞之中,那卫青和霍去病以及其他羽林卫的身影。

    汉刘邦取得天下后,也继承了秦国的大多数制度。军功爵制在西汉初期依旧是不少平民改变人生的必要之路,而且从西汉初年官员阶层的成分来看,在朝中身居高位者,大多都是功勋武将的后人。当西汉面临匈奴这个敌人时,便意味着战争不会结束,便必须靠武将上阵杀敌来维持国内的安全和稳定。

    直至孝武,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斐潜笑道,子义可知,孝武帝其罢黜之百家,并非仅是罢治申、商、韩、苏、张之学也,而是罢黜豪强地主,军功勋贵

    太史慈瞪圆了眼。斐潜说的这个事,和太史慈之前所知的完全不同,打压豪强地主,太史慈还多少能理解,可董仲舒所言的百家不是针对着文人么,怎么就忽然拐了一个弯到了捅到了军功勋贵身上了

    便如西域,斐潜指了指西面,也喟叹一声,亦如吕奉先

    太史慈若有所思。

    因为当时大汉经过文景之治,修生养息,原本第一代努力奋进的军功勋爵,已经走向了腐朽与没落。他们的子孙不能再给百姓安全和保障,也不能成为国家的屏障和栋梁,甚至是妨碍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安定,成为了封建王朝之中的累赘,不仅不能有效加强统治阶级的管控,而且还不利于君主加强集权。

    所以在汉武帝掌权后,对待这些堕落的功勋武将,采取了打压政策。一方面,汉武帝认为武功以显重,文德以行褒,开始提拔一些文学之士充当官吏补充行政需要,从而改变了功臣武将掌权的局面,而另一方面,汉武帝还重用布衣,提拔一些寒族人才,诸如桑弘羊、司马相如、朱买臣、卫青等人作为重臣来对抗原本的勋贵。

    东汉光武帝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深有体会,知道割据地方的都是军阀,所以光武帝也开重文抑武,尤其是对于关西之地重点防范,自此以后,东汉王朝的军将武人便很难进入到核心统治圈子中。

    至此,轻武而重文的格局逐渐形成,轻军爵勋贵而重经书世家的模式,一直持续到了唐末,然后在一顿嘎嘎乱杀当中,庞大的世家衰弱了,倒了下去,更多新兴地主阶级又站了起来,围绕着土地这关键性的生产资料的轮回,持续了千年。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若是将这个大势,换成是土地所有权,也是同样说得通的。

    子义,吕奉先之西域事,汝以为如何斐潜问道。

    太史慈一愣,抬头看了斐潜一眼,这自然是主公一言可决。吕奉先有罪,当罚。

    斐潜微微笑笑。太史慈这话有意思。太史慈其实多少明白一些斐潜为什么还留着吕布的性命,因为太史慈自己也是武将。

    斐潜眺望着远处,既如此,子义当以何定西域靖安,展大汉雄风

    斐潜问的话似乎很简单,但是太史慈头上却微微冒汗。

    太史慈比吕布懂得更多一些,因此他多多少少知道了斐潜的一些意思。

    吕布就像是汉代早期的那些武将勋贵,然后慢慢的腐化和堕落,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像是汉武帝那样搞一个什么董仲舒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也能去除,但是带来的影响并不是杀那么一两个人就算是完事的。

    霍去病即便是多活几年,又能如何

    说不得就像是卫氏一样,被诛杀了九族

    这其中若说没有那些士族文人搞鬼

    斐潜看了一眼太史慈,并没有敦促他。

    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大,确实需要好好的思考。

    一个地区的治理,光交给武人,确实不太行,但是如果全数都交给文人呢

    就像是后续封建王朝那样,重文而轻武,可以么

    同样也不行。

    斐潜知道,这已经是历史证明了的。封建王朝的某些文人,甚至比愚蠢的武人还要更垃圾,危害性更大。

    封建王朝之中的孔子家族,衍圣公之家族,就像是整个华夏文人的缩影。

    斐潜想起了在后世之中,知晓的一些衍圣公的事情。

    很有意思的是,这些自诩血统高贵的家伙,对于华夏内部的人苛刻要求,吹毛求疵,但是对于外部的敌人,却是摇尾乞怜。

    大金时期衍圣公孔端友南下,成为孔氏南宗衍圣公。但孔端友的同父异母弟弟孔端操,却主动投降金军,成为北宗之始。

    后来的孔门,最正宗的就是北宗,然后也就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