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4章 小苏联  1979黄金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李老师:

    >

    > 昨晚回去后,我和同学讨论到凌晨两点。我们争论了很多,关于审查、自由、责任、边界……最后一个问题是谁提出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们都沉默了很久。

    >

    > 那个问题是:“如果我们这一代什么都不做,未来还会有人记得这些故事吗?”

    >

    > 我想通了一件事:您还原的不只是剧本,而是一种可能性??让人相信,真实是可以被讲述的,哪怕它不完美。

    >

    > 我们决定把您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稿,发表在校刊上。不会炒作,也不会断章取义。我们会注明每一句话的上下文,就像您教我们的那样。

    >

    > 谢谢您让我们知道,原来‘记住’本身就是一种行动。

    >

    > 学生 林晓雨

    李东升读完,轻轻点了回复键,只写了四个字:“继续追问。”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终将走出校园,进入现实的洪流。他们会遭遇妥协、打压、冷漠,甚至背叛。但他也相信,只要他们还记得那个问题??“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就没人能真正熄灭那束光。

    几天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署名评论文章,题为《文艺的深度,来自对真实的敬畏》。文中提到:“近年来,一些主旋律作品试图通过还原人物复杂性来增强感染力,这种探索值得肯定。英雄不必完美,但必须真实。唯有如此,精神才能落地,信仰才有温度。”

    文章未提《潜伏》,但业内人都看得出来指向何方。

    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宣布启动“中国电视剧口述史工程”,邀请李东升担任学术顾问。项目宗旨明确写着:“抢救即将消逝的记忆,记录创作者的真实心路历程,尤其关注那些因时代局限而未能完整呈现的作品。”

    他在立项会上说:“我不是来做平反的,我是来做见证的。有些人一辈子都没等到一句‘你说得对’,但我们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后来的人,听见了。”

    工程启动当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来到馆门口,手里抱着一只木盒。她自称是原北京电影制片厂道具师的妻子,丈夫已于去年去世。临终前,他交给她一个小铁皮盒,叮嘱:“等时机到了,交给李东升。”

    李东升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叠泛黄的手绘分镜草图,右下角写着日期:1984年3月12日。正是《潜伏》被紧急叫停那天。每一张画上,都标注着“此场景因敏感原因取消拍摄”。

    其中一幅画着刑讯室场景:昏暗灯光下,一名地下党员跪在地上,双手被反绑,脸上血迹斑斑,嘴里却在默念入党誓词。旁边一行小字:“他说,只要还能说话,就不能让敌人以为我们怕了。”

    李东升的手指微微发抖。

    这些画面,原本应该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却被尘封了整整三十五年。

    他找到当年参与拍摄的老摄像师王建国。老人住在石景山一间老旧小区里,腿脚不便,靠轮椅出行。见到李东升,他咧嘴一笑:“你还敢来找我啊?当年可是有人说我们要搞‘反革命复辟’呢。”

    两人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王建国缓缓回忆:“那时候拍戏,很多细节都是真的。演员被打,是真的挨鞭子;牢房里的霉味,是我们撒了发馊的米泡出来的。导演说,要想演得真,就得感受得到那种窒息。”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上面非要剪掉这些?”李东升问。

    老人眯起眼睛:“因为你戳破了一个幻觉??那就是革命很容易,牺牲很光荣。可实际上呢?很多人死的时候都在想家人,都想活下去。但他们还是选择了不说。这才是最伟大的地方。”

    李东升点头。

    “所以我们不该害怕展示他们的软弱,”他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软弱过、痛苦过、犹豫过,最后的选择才更有分量。”

    王建国拍拍他的手:“你现在做的事,就是在替我们那一代人赎罪。我们当时低头了,妥协了,以为是为了大局。可现在看,有些底线,一步退了,十年都补不回来。”

    临走时,老人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密封塑料袋,递给他:“这是我偷偷保留的一卷母带,里面有两段没播出的镜头。我一直不敢拿出来,怕惹祸。但现在,我不怕了。我都八十四了,还能抓我坐牢吗?”

    李东升接过母带,感觉像接过一块烧红的铁。

    当晚,他在家中地下室架起老式放映机。投影打在白墙上,画面闪烁着雪花点,终于清晰起来。

    第一段:余则成在雨夜街头奔跑,身后枪声不断。他躲进一条窄巷,靠着墙喘息,突然蹲下身子,抱头痛哭。画外音是他内心的独白:“妈,儿子对不起您……可我不能回头。”

    第二段:两名地下党员被捕前夜,在小屋里喝酒。一人说:“明天要是被抓,你会招吗?”另一人沉默良久,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不想活在背叛者的身体里。”两人相视一笑,碰杯,一饮而尽。

    李东升坐在黑暗中,久久不动。

    这些画面,曾被定义为“负能量”,被斥为“削弱英雄形象”。可此刻看来,它们才是最纯粹的力量源泉??因为它们告诉我们: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

    第二天,他召集几位可信的技术人员,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将母带数字化,并制作成仅供学术研究使用的内部资料。每一份拷贝都附带一封信:

    > “本影像资料仅限高校影视专业教学与历史研究使用,严禁网络传播或商业用途。请尊重创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请理解某些记忆为何必须缓慢苏醒。”

    >

    > ??李东升

    消息悄然传开。清华大学影视研究中心率先申请借用,随后复旦、浙大、中传相继跟进。每一次借阅,都需要三人联签,全程录像备案。

    有人批评他过于谨慎,他说:“我不是怕传播,我是怕滥用。当一段苦难成为流量密码,它的意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