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全新的剧情  影视编辑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为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铁柱哥,这铁家伙这么沉,那铁龙拉着更沉的车厢,真能跑起来?”一个相熟的民夫一边拧紧着固定钢轨的硕大螺栓,一边好奇地问。

    李铁柱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肯定能!我在西山试验场亲眼见过!那车头叫‘内燃机车”,不吃草不喝水,就喝一种叫?柴油”的油,冒着一股青烟,力气比几百头牛还大!鸣的一声就冲出去了,声音跟打雷似的!等咱们这条

    路修通了,从应天到松江,听说一天就能打个来回!”

    “一天?我的老天爷!”民夫张大了嘴巴,满脸的不可思议,“那......那以后咱们送粮去松江,再也不用摇好几天的船,看老天爷脸色了?”

    “那是自然!”李铁柱自豪地说,仿佛那机车是他造出来的一般,“以后啊!不光送粮,送啥都快!陛下说了,这叫......对,叫“交通提速,经济腾飞!”

    工地上最多的还是征调来的民夫。

    他们来自应天、镇江等沿途府县,按照“以工代赈”的方式,在这里付出劳力,换取养家糊口的钱粮。

    工作无疑是极其辛苦的。

    开挖土方、搬运石料、夯实地基......

    每一天都是对体力的极限考验。

    监工的吏员虽然严厉,但皇家商行提供的伙食和工钱却比以往任何徭役都要优厚,至少能让家人吃饱饭,甚至略有结余。

    夜晚,工棚里鼾声四起。

    浑身酸痛的民夫们聚在一起,最大的娱乐就是听那些去过试验场或者略知内情的人,描绘那“铁龙”的模样和奔跑的威势。

    “等路修好了,俺一定要攒点钱,坐一回那火车!”一个年轻民夫憧憬着,“听说里面座位可舒服了,比骑马坐轿都稳当!俺要坐到松江口,看看大海是啥样!”

    “瞧你那点出息!”旁边年长的笑骂着,眼神里却也带着同样的向往。

    辛苦之余,一种参与历史创造的隐约自豪感,以及对未来便利生活的期盼,支撑着这些最底层的劳动者。

    他们或许不明白深奥的技术原理,但他们用最原始的汗水和力气,一寸一寸地将那条象征着未来的钢铁脉络,向着东方的大海延伸。

    从应天到松江,沿途数百里,无数个像赵墩子、李铁柱这样的工匠和民夫,组成了这条铁路最坚实的根基。

    他们的汗水滴落在枕木之下,他们的号子回荡在田野之间,与钢轨的碰撞声、内燃机的轰鸣声,共同奏响了大明迈向工业时代的第一首激昂乐章。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