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4章 要想富,先修路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同样,将逹都派到海城,驻兵防守,也是新奉天将军向朝廷作出的表示。

    看吧,原来的辽东清军被明军吓得只能龟缩鞍山、辽阳,我一到任,便将防线推到海州,甚至还可能夺回盖州、复州。

    至于金州,新奉天将军阿汉布禄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也是比较谨慎的样子。

    当然,明军已经退到金州,所谓的夺回失地,不过是对外好看,给朝廷的交代罢了。

    逹都则是另外的想法,连海州都不想占领。五千人在海州城,就是浪费,全无实际作用。

    如果明军大举来攻,五千人未必能守住城池。而这五千人守城,却要从辽沈运来大批的粮草物资。

    “不过是为了个虚假的收复失地的名义,以便向朝廷显示自己的本事儿,实则是得不偿失,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逹都对于阿汉布禄十分鄙视,但自己已经落魄,却只能听令而行。

    “看明军的架势,今冬应该是龟缩不出,我军若要进攻,徒增伤亡。”逹都摇了摇头,看了看殷泰,缓缓说道:“没有两万人马,恐怕难以突破敌人防线。”

    殷泰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所言极是。金州本不要紧,敌人有水师之利,可来去自如。我军若驻重兵,粮草消耗太大,不能长久。”

    缺乏水师,是鞑虏的致命弱点。在天启崇祯年间,东江军能够长期袭扰,最盛时也曾占领辽南三卫。

    现在的辽东,耕种经营情况更是差得很,靠辽沈之地用陆路运输来保证后勤,确实是相当地吃力。

    而关内的情况也不乐观,也难以提供大量的钱粮。既然如此,金州夺不夺回,意义不大。

    逹都轻摇着马鞭,沉声说道:“收缩防线或可诱敌深入,我军可发挥骑兵优势,纵横穿插,迂回袭攻。一次重创敌人,则辽东安矣。”

    殷泰苦笑了一下,说道:“新官上任,没有功绩,如何向朝廷交代?”

    逹都的策略是收缩,如果正确,岂会换人?就算责罚,也不会如此严重。

    既然更换了官员,朝廷自然是不认可逹都的策略。阿汉布禄可能是自己的意思,也可能是禀承朝迁的意旨。

    “唉!”逹都暗叹一声,心说:“到现在为止,还是不能正视明军,或者说在高估己军的战力。难道丢失半壁江山,都要算在绿营头上?”

    这可能就是问题的关键,失败者总会给自己找各种的理由。

    江南水网纵横,不适合骑兵冲杀;绿营叛降不定,人心混乱;敌人有火器和水师之利,己军低估其作用……

    清廷为失败总结的教训不少,有些确实如此,有些则是在掩饰隐瞒。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当然不敢明说。

    剃发易服等残苛统治激起的反抗,汉人整体意识的觉醒,简单地说,就是民心所向。

    如今已经是大势所趋,清廷却还存着幻想,以为还能与明军抗衡。却不知,在人心、武器装备、财政经济等方面,已经是全面落于下风。

    辽东之战,其实就是很好的写照。清军捉襟见肘,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乃至粮草物资,都不足以击败明军。

    当然,明军也有自己的劣势和考量。在所有的准备都完全之前,黄立倒是希望能继续给清廷造成这样的错觉。

    北方多平原,适合骑兵驰骋作战,一路打过去,确实变数较多。

    黄立之所以在辽东大举投入,也是希望能断敌退路,使清军军心混乱,兵无战心。

    八旗军队被清廷倚为中坚,战力倒也不是太过强大。绿营更是首鼠两端,没有为清廷死战之决心。

    只要满清作出撤退关外的决定,则北方大局已定,将重演江南绿营大规模叛降的局面。

    对此,黄立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抓住辽西走廊这个要害,满清就不得不做出抉择。否则,就有被闷杀于关内的惨局。

    尽管清廷占据了北方,但他们心里的根基,还在于辽东,不可能放弃。如果辽东失守,对于清廷来说,便会遭到两面夹击。

    影响最大的更是满人的心理,辽东一失,便如同丧家之犬,将是惶惶不可终日。

    …………….

    南京。

    街上行人不少,来来往往,喧嚣嘈杂,吆喝买卖,充满了市井的繁荣气息。

    黄立一身便服,还化了装,正在一处不大的酒楼的雅间内依窗而坐。刘玄初和洪元其相陪,三人轻酌慢饮,随意地闲聊着。

    包间外的酒桌上,则是六名侍卫,慢慢吃着菜,目光却警惕地注视着周围。

    管中窥豹,一斑而见全貌。

    黄立不用去访贫问苦送温暖,只看街市上往来百姓的状态,便能了解到大致的社会情况。

    几个孩童背着书包,放学归家。嬉笑着在街对面走过,也让黄立露出了笑容。

    嗯,有了一点后世的景象,熟悉感今人心安。

    刘玄初深体朕意,微笑着说道:“光复未到一年,已有太平盛世的景象,此皆万岁之英明神武,仁厚恤民。”

    洪元其也点头称是,这倒真不是吹捧,大明恢复重建的速度确实出人意料,很多新兴政策的效果也日益显著。

    黄立轻轻摆了摆手,微笑道:“朕也很欣慰,但此皆是臣工军民之功劳。”

    停顿了一下,他话锋一转,说道:“但大业未竟全功,诸位仍须努力。只是教育这块,才刚刚开始,最多再有两三年,便要实行义务教育,强制性的,适龄儿童,不论男女,都要达到小学程度。”

    刘玄初和洪元其相视一眼,都露出些许的震惊之色。

    在封建王朝,只听说徭役缴税是必不可少的,识文断字都是少数人的专利或特权,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

    现在,皇帝要让所有人都接受教育,实在是让人不知该不该赞成。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