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千四百一十二章 在月球上建起了家  军工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李锐走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林峰在给大家分月饼。今天是地球的中秋节,虽然月球上没有月亮,但基地还是特意准备了月饼——是用基地自产的小麦粉做的,馅料是生态舱种的枣泥。“尝尝,比地球的差不了多少。”林峰递给他一块,“刚和家里通了话,我儿子说,等基地的发射场建好了,他要第一个报名当航天员。”
    
    李锐咬了一口月饼,枣泥的甜意在舌尖散开,却少了几分地球月饼的油润。他望向休息区的舷窗,此刻月球的白昼已经结束,夜幕降临,地球如同一个巨大的蓝色圆盘悬挂在天空,上面还能看到淡淡的云层。“你看地球,多近啊,好像伸手就能摸到。”他轻声说。
    
    “近,却也远。”林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但我们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拉近和它的距离。等氦-3的运输常态化了,等火星探测成功了,等基地能容纳更多人了,我们就能把家人接过来,让他们看看我们在月球上建的家。”
    
    苏晓宇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他家乡的夜景,灯火通明的街道上挤满了人,还有舞龙舞狮的队伍。“你们看!我妈拍的中秋庙会,可热闹了!”他把手机凑到舷窗旁,让屏幕里的灯火和地球的光芒重叠在一起,“这样一看,好像月球和地球也没那么远。”
    
    陈玥抱着那盆绿萝走过来,放在舷窗旁边。绿萝的叶片在地球的光芒下泛着绿光,像是在努力朝着家乡的方向生长。“等‘祝融二号’从火星回来,我们的基地应该就能种更多地球的植物了。”她说,“到时候我们种点桃树,种点梨树,春天开花的时候,这里就和地球一样美了。”
    
    李锐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刚到月球时,面对一片荒凉的月壤,心里满是忐忑;想起第一次舱外作业,顶着月尘修复太阳能电池时的紧张;想起发现“氦-3转化菌”时的激动。而现在,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他们不仅建起了基地,还种下了来自地球的植物,留下了来自家乡的味道,更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休息区的屏幕上,地球的影像渐渐暗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基地的未来规划图——上面有茂密的生态林,有热闹的居住区,有繁忙的发射场,还有连接地球的运输航线。林峰指着规划图,声音洪亮:“总有一天,我们会在这里建起真正的城市,让月球不再是荒凉的星球,而是人类的第二个家。到那时,我们的乡愁,就会变成骄傲。”
    
    苏晓宇突然举起手里的兔头骨头,大声说:“我要把妈妈的卤味配方带到月球,以后在基地开个小饭馆,让所有来月球的人都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众人都笑了起来,笑声在休息区里回荡,穿过舱壁,飞向深邃的宇宙。陈玥看着玻璃罐里的红豆,突然发现,土壤表面似乎有一点小小的绿芽——那是她试了四次后,终于发芽的红豆,在地球的光芒下,正顽强地生长着。
    
    李锐再次望向舷窗,地球依旧在夜幕中闪耀。他知道,乡愁不会消失,它会像这颗发芽的红豆,像这盆翠绿的绿萝,像基地里所有来自地球的味道和希望一样,在月壤上扎根、生长,最终变成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因为他们的思乡之情,从来不是对过去的眷恋,而是对未来的期盼——期盼着有一天,能在月球上,对着地球的方向,骄傲地说:“我们在这里,建起了家。”
    
    三个月后的清晨,知海基地的环形走廊刚切换到模拟晨光模式,一阵醇厚的卤香就冲破了生态循环系统的气流屏障,沿着通风管道钻进了每个舱室。苏晓宇戴着自制的棉手套,正把刚卤好的鸭翅从恒温锅里捞出来,不锈钢锅壁上贴着的熊猫贴纸被蒸汽熏得微微发皱——那是妈妈随第二批香料寄来的,背面还写着“火候够了再焖十分钟”。
    
    “苏大厨,今天的卤味能不能给我留两串?”林峰踩着胶鞋从舱外作业回来,防尘面罩还没摘,声音里就带着馋意,“昨天跟儿子视频,他说要是能吃到你做的卤味,宁愿放弃地球的冰淇淋。”
    
    苏晓宇笑着应承,转身从货架上拿下一个锡箔盒。货架是用废弃的运输舱支架改的,上面整整齐齐摆着十几个玻璃罐,分别装着花椒、八角、桂皮,每个罐子上都标着寄来的日期。最显眼的是个青花瓷小瓶,标签上是妈妈的娟秀字迹:“秘制卤油,常温可存,想家了就加一勺”。他往卤锅里添了半勺油,金黄色的油花瞬间激起更浓的香气,把旁边临时搭起的“厨房”衬得格外温暖。
    
    这个“厨房”是基地特意划分的闲置舱室,苏晓宇把生物实验室淘汰的恒温设备改造成了卤锅,又用月壤烧制的陶瓷盘代替了一次性餐盒。上周通讯时,妈妈对着镜头教他调新的卤汁,说“在外面做事,味道正了,心就稳了”,苏晓宇边记边点头,忽然发现妈妈鬓角的白头发比上次多了些,挂在厨房墙上的腊肉也换成了他临走前拍的全家福。
    
    同一时间,陈玥的植物培育舱里,那株红豆苗已经长到了十厘米高,细弱的茎秆支撑着两片心形的叶子,正朝着舷窗的方向倾斜。舱室的另一半,几十盆竹笋幼苗整齐地排列在改良月壤里,嫩白的笋尖刚破土,裹着一层细密的绒毛。陈玥用镊子轻轻拨开一株竹笋周围的土壤,月壤混合着家乡的红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赭红色。
    
    “又在跟它们说话?”苏晓宇端着一碗卤味走进来,香味让陈玥的眉头舒展开来。她最近总因为竹笋的生长速度焦虑,改良了三次营养配方,才让这些来自江南的幼苗适应了月球的重力。
    
    “它们听得懂地球的声音。”陈玥指着最边上的一盆,“这盆我每天都给它放妈妈唱的评弹,长得比别的都快。”她拿起桌上的玻璃罐,里面的家乡泥土已经少了大半,都混进了月壤里,“妈妈说,泥土里有地气,混在一起,它们就不会觉得孤单。”苏晓宇看着她眼底的光,突然发现那盆绿萝已经爬到了舱顶,翠绿的藤蔓沿着舷窗边缘生长,在地球的光芒下织成了一张绿色的网。
    李锐走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林峰在给大家分月饼。今天是地球的中秋节,虽然月球上没有月亮,但基地还是特意准备了月饼——是用基地自产的小麦粉做的,馅料是生态舱种的枣泥。“尝尝,比地球的差不了多少。”林峰递给他一块,“刚和家里通了话,我儿子说,等基地的发射场建好了,他要第一个报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