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可见两个姐夫都不是什么有实力的人物。石邑公主的生卒年都没有记载,可能与卫长公主一样这时已经不在了。”
“这么算起来,血亲之中唯一算得上帮手的也就是承袭万户侯的小外甥曹宗。曹宗祖先是开国功臣曹参,世袭第六代万户侯,加上祖母和母亲两代长公主的丰厚遗产,这位小侯爷的平阳邑户数高达一万三千。”
已知曹宗后来枉死,但听说自己的爵位世袭六代,后面虽然没有恢复万户侯,但有复家,子嗣尚有延绵,曹参的心态算是不错了。你看同为凭功劳封的万户侯,卫青和霍去病的爵位两代就没了。
“然这个邑户数只代表有钱,曹宗在前朝很难为舅舅提供支持,最后还被内臣轻松算计了性命。至于姨父公孙贺前面也分析过了,公孙贺虽官至宰相,但并没有要站太子的意思,对太子甚至不如昌邑王舅舅的亲家刘屈氂这种七弯八拐的亲戚关系下与昌邑王的利益关系那么严密。”
“公孙贺只一心一意做皇帝的忠臣,这本没什么,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公孙贺身为武帝的丞相,本该忠心帝王,并不用为太子效力。然可笑得是当公孙贺父子惹下天大的祸事,他们在世人眼中的身份又切换到了太子的姨父和表兄,而不是武帝的丞相了。”
皇帝怕有人谋害卫青和霍去病,但卫家又不好都住在宫里,就在离宫中最近的地方安排了一所宅邸给卫家。卫家长子卫长君和母亲卫媪、大妹卫君孺、弟弟卫广、卫步长居这里,卫青只有休沐日才偶尔回来。
霍去病年幼,皇帝空暇时都爱将霍去病招到身边玩耍,故此还是养在宫里,卫少儿在宫中照顾儿子。
因着这几日身体不适,卫长君正在家里休息,这会儿与母亲和大妹都在一处听天幕。听到此处,卫长君对母亲道:“阿母,大妹的婚事还是早些定下来吧!”
卫家一朝脱离奴隶身份,又在舆论中心,除却卫子夫在宫里封了夫人,卫长君和卫青在御前得了官职,其他人都是深居简出,长女和次女的婚事也就并没有像天幕说的那样定下来。
“等阿青回来,你们兄弟和子夫一起琢磨一下吧!”卫媪道。
婚事虽然是卫君孺的婚事,但卫君孺性格温顺,不像妹妹卫少儿和卫子夫那么有主见。且听着天幕也知道卫家人的姻亲可能关系到全家人甚至未来太子,如此自然要明白人来做主。
在卫家诸如卫青回家后和卫广、卫步一起随卫姓等都是卫长君这个长子做主。知道卫青将来很有出息,又与卫长君一起当官,而卫子夫是天子嫔妃,家里大事自然要征询他们的意见。
对于母亲说要兄弟和妹妹来给自己择婿,卫君孺自己也没有意见。对于卫君孺来说,皇帝指婚还是家里安排也没啥区别。她不像妹妹卫少儿那样善于给自己谋划,虽说现在家里不属意给她找公孙贺这种高门弟子,但肯定也不会随便找个奴隶或者庶民。
那公孙贺虽位高权重,但父子结局都不好,且如天幕所言,她女奴出身,在公孙家未必能取悦公婆,没有必要强融。
当官的兄弟和宠妃妹妹给她安排的对象怎么都比卫君孺自己能找到的强。至于好不好找,那是不用担心,依着卫家将来的富贵,有的是愿意结亲的人。至于说卫家后来可能会盛极而衰,那得是几十年后的事情,谁能管那么远。
“让阿青在建章营看看有没有适合的人。”卫长君道。
卫长君想的明白,他们能接触的郎官里面大多数是世家子弟,要么已经娶妻,要么年龄比较小。像公孙贺这样适龄的不好找。且公孙贺这里不好,世家又大多看不上他们,少数愿意结亲也太过功利,无法守望相助。
不如在建章营找个合适的良家子,日后跟着卫青出征,混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尽够了。若如天幕所言,卫家将来会那般显赫,就不需要锦上添花的联姻。结亲最好是自己家能压制住,不会给他们惹祸的亲家。,,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征和元年,霍去病已过世整整一十六年,卫青也逝世十五年了。知道在封建王朝一十六年和十五年是什么概念吗?”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到定天下用了六年零三个月,当皇帝七年。汉文帝在位一十三年,汉景帝在位十六年,汉昭帝在位十三年。若非他们的主君是长寿的汉武帝,这会儿大汉可能都换了两朝天子了。”
“古代人平均寿命短,加上没有我们现在信息那么发达,不会像我们一样时不时要盘点回顾一下国家这二十年、三十年做了什么和现在比有什么差别。普通百姓可能都忘记大汉曾经有过两个打匈奴很厉害的战神将军了。”
“霍去病的儿子夭折,冠军侯国除,卫青三子失侯,此时的卫氏外戚在朝堂上都快查无此家了。卫霍不养士不结党,朝堂也好,军中也罢,并没有能称得上其党羽的人,勉强有些香火情的就是两人生前好友。”
“且不说这些人首先是忠于汉武帝,其次才是卫青、霍去病的朋友,其中苏建与卫霍一样已过世多年了。苏建长子苏嘉为奉车都尉时,随驾到雍棫阳宫,因扶皇帝车驾下殿阶不慎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自刎而死。”
“幼子苏贤为郎官时因缉凶不利服毒自杀,唯一活着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当时朝廷一度以为他已经死了。”
前面说李陵时曾提到李陵告知被匈奴扣押的苏武他的两个兄弟都过世了,可见苏嘉和苏贤是在苏武被扣押匈奴时死的。苏建已经做好了儿子早逝的准备,可他没想到早逝是这个逝法啊。
希望这次提前知道了这些,可以改命吧!天幕所言他三个儿子境遇实在不怎么好,但从好的来看,苏家的忠心是不容怀疑的,三子遇到的问题都是有可能避开的。以天幕提到的苏家之事,他们完全不用担心皇帝心生芥蒂,只要苏家人自己能力够了,就不怕陛下不看重。
“插个题外话,我少时看过一部小说,有个配角立功,官家下旨褒奖。这本是好事,结果接旨的时候,年迈老母没忍住放了个屁,就给定了个大不敬,判了族灭。这个故事背景是怂宋,宋朝武官地位一向低,虽然上官拼命保他,求爷爷告奶奶也就保住了他一人性命。”
“然后这个立功的人就这样父母妻儿全死了,最后还愤然投了反贼。我看小说那会儿,特别不理解,不就放了屁吗?人要放屁怎么忍,何况是个年迈的老人家。人老了之后,身体机能衰退,屎尿都未必能自控,有必要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兴师动众族灭一个功臣之家?”
“原就是个小尴尬,正常情况下,大家为了彼此的颜面都会选择当做没发生过吧!然传旨的天使还要回去报皇上,谁谁在听你的圣旨时放了个屁。啧”
听到这个插曲,有那讲究的人就嫌弃主播说的不够文雅,刘邦本就不是什么文雅人,倒是听得很可乐。
“现在想想,主要还是我不了解封建社会,即便现在读了很多历史书,有了一定了解,也无法切身体会封建社会下,严苛的等级对人的压迫能到什么地步。毕竟,我们这些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普通人对皇权都没啥敬畏,对这类大不敬的罪名就不是那么能理解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