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八章 统筹各部,独断乾刚?  四合院:让你接济贾家,你竟全送入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厂长,这次赵阳同志好不容易过来,他的情况你也知道,得想办法说服他对我们汽车工业领域进行研究,好让我们尽快的追上世界主流,加快加大生产规模...”

    灯火通明的工程大楼,会议室内烟雾廖云。

    除了原吉省省委书记出身的沈刚,几名技术出身的副厂长也全都在场,还有一众技术干部。

    说话的是副厂长刘少农,他是湘省人,三六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五年后考取留美公费生,进入丑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学习。

    期间,他先后在福特、通用等著名汽车公司担任实习工程师,当时福特和通用都很器重他,希望他能留下来。

    但是他还是谢绝了所有聘请,于四六年五月搭乘轮船回到祖国,进入母校清华大学机械系执教,后来就被调任过来参与汽车生产筹备事项,直到至今。

    而刘少农说这话也是为了我国能尽快追上丑国,要知道,从五十年初起,丑国的汽车年产量就达到了八百万辆,且汽车已经成为了大众商品。

    面对这么一道巨大的鸿沟,在看到赵阳这样的天才,他迫不及待的想让对方加入进来。

    “少农,赵阳同志的情况,有一部分你不了解,碍于保密条例我也不能跟你说,但是我跟中央要过人,总理亲口回绝我的,我也没办法。”

    沈厂长叹了口气,他何尝不想?

    而他这话不仅说给刘少农听的,也是说给其他人听的。

    于是其余几名副厂长听此,立马收起了这个心思,有人说道:“那我们各司其职,把新机床应用会面临的问题在今晚赶紧罗列梳理出来,也好明天早上跟赵阳同志请教。”

    沈厂长看向刘少农说道:“少农,你们红旗项目组能否借这次机会把对三排红旗轿车的研发当中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赵阳同志给解决了?”

    自从中苏关系恶化后,红旗轿车就承担起了接待外宾的任务。

    这时候的外国政要过来,所期盼的最高礼遇有三项,见领袖,住钓鱼台,坐红旗车。

    某种意义上来说,红旗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汽车工业进步发展的醒目标识。

    但是由于两排红旗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领导人都说接待外宾内部空间狭小,舒适性太差等。

    于是一汽重新设计了被称为大三排的CA770红旗轿车,在原本历史上,这款高级轿车要在六五年九月才能面世。

    “不能。”刘少农毫不犹豫的摇头,“除非赵阳同志加入到我们的项目当中,否则我不认为他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沈厂长说道:“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赵阳同志的那辆红旗都是他一直开着的,以他的头脑开了个把月,说不定早有一些改进意见和解决方案,你不问问怎么不知道行不行呢?”

    “这,,,行吧,那我现在着手准备,明天早上问问他。”刘少农迟疑了下,觉得厂长说的有道理。

    沈厂长又看向另一位副厂长说道:“经传同志,根据新机床的资料,变速箱齿轮的问题你一定要把问题全都总结出来,一个都不能放过,务必周全。”

    “放心吧,厂长,我等下就把底盘车间的技术人员全都集合起来,这一个脑子不够,大家一起来凑,想必不会有疏漏的。”陈经传点点头。

    对于沈厂长说的这个齿轮问题,他其实也高度重视。

    作为后桥总成里关键里面的关键部件,汽车好不好的衡量标准之一的齿轮咬合声音、噪音大小因素中,这项工艺的精度要求相对总体其它部件,是最高的。

    相对靠后世精密机床就能轻松完成的工作,在目前只能靠着工人金刚砂纸和粗笨的砂轮来完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才能得出合格标准的齿轮。

    用底盘车间的工人话来说,就跟养孩子一样,造出来一个合格标准的齿轮是真的不容易。

    而他们的进度也影响着总装配车间,没有合格的齿轮,他们就无法开展下一步工作,这也是制约汽车产量的重要因素。

    所以这次在收到新机床的资料后,他们部门全体人员,上到领导干部,中到技术人员,下到车间工人可以说是欣喜若狂。

    沈厂长跟着看向另一人,“你们车身部门同样要做好准备,不要有遗漏。”

    车身需要车模压制,可制造模具需要大量的财力以及机床要求,这对一汽来说都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车身部门他们一直采用最原始的办法,那就是用榔头把车身敲出来,这也是制约车辆产量的重要因素。

    就在车身部门负责人点头应下,这时秘书走了进来,随即走到沈厂长的身旁小声说道:“厂长,爱尔兰和德意志代表们非要明天见赵阳,我怎么解释他们都不听。”

    “他们为什么非要见?理由我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沈厂长神色变得肃然。

    这次赵阳过来的这几天,好巧不巧,爱尔兰和德意志的车企代表在前段时间受邀前来考察和观摩。

    可中调部的邢部长专门打电话给沈厂长,说明敌我的严峻形势。

    不单单是海峡那边的果党,现在盯上赵阳的还有西方各国。

    所以沈厂长在一开始就排除了外国代表的会见可能。

    但谁知道这些人居然非要见!

    “他们听说了新机床的事情,说要跟赵阳当面聊聊,看看有没有引进的可能。”

    秘书的话让沈厂长脸色瞬间阴晴不定。

    第一,他们是怎么知道新机床的?

    不过他转念想到这次上头把新机床的资料分发给许多重工单位,难保不会有人是间谍,从而传递出去。

    但这也就罢了,这些人居然说要看看有没有引进的可能?

    这谁不知道你们西方各国在工业领域一向走在世界前沿,就连苏连都赶着你们屁股,现在却说引进?

    其次,哪怕赵阳研发的机床真领先世界,我们自己用还不够呢,起码几年内是绝对不会出口。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