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青铜夜宴(二)夏姬的心思  墨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仓皇逃命时,无奈只能把秦国妻子和儿子熊啓留在了秦国。

    所以,熊啓也算是秦国的王室宗族,长大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秦宗室中的佼佼者。

    而熊元归楚后就被立为楚烈王,任用黄歇为令尹,封为春申君。

    东边的最后一个席位上是华阳太后的姐姐华阴夫人芈耘。

    芈耘性格随和,不喜政治,嫁给了秦国王室远支的一个小封君。

    这些年平平淡淡,日子过得却也舒心。

    她之所以列席完全是因为她是当朝太后的姐姐,因为今晚是一个家宴。

    西边的席位要次于东边。依次坐着阳泉君熊萩、吕不韦、熊啓和他的弟弟熊离,

    最后一个席位上的是一个面白长身、儒士打扮的中年男子,

    这位却是安国君的长子、赢异的大哥嬴傒。

    嬴傒儒雅知礼,有古君子之风,在朝臣和宗室中素有名望。

    按理说应该他继承王位,但是他和赢异一样也是庶出。

    却没有赢异那么幸运,被安国君的正妻华阳夫人选中,过继为嗣子。

    这是个讲究血统的年代,不单拼爹,更多时候还得拼娘。

    乌桓和嬴政、成蟜被安排在末席,也就是南边的席位上。

    一系列繁琐的拜见、行礼后,乌桓他们回到了席位上。

    嬴政居中,成蟜在其右,乌桓在左。

    乌桓就是末席中的末席,今晚排位倒数第一。

    乌桓在心中暗暗庆幸,还好没有穿越在黔首家中,种地、服徭役、兵役。

    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普通平民的身家性命随时都可能丧失。

    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剥夺他们性命的原因。

    席有五重,从下到上分别是莞席、藻席、次席、蒲席、熊席。

    在春秋时期,经常用席子的多少来分辨地位等级。

    这时的平民百姓可以不用坐席铺垫,但是对于贵族来说,这是一种基本的礼节。

    《礼记·礼器》中规定:“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

    但战国时代连周天子的鼎都有人敢去掂量掂量有多重,很显然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周礼的规定了。平日里大臣议事最多也是用三重席,今晚因为是秦王家宴,就用了最高的规格。

    乌桓坐在最上面的熊皮席子上,感受着那份柔暖。

    发现每个人前面的案台上都摆着一个狩猎纹铜壶。

    这是酒器,腹径一尺有余,高约两尺。壶口微侈,颈部瘦长,椭圆形腹,矮圈足。

    肩部两侧有对称的铺首衔环一对。

    仔细端详,从壶颈口部至圈足,全身分为七段,主题图案有羽人仙鹤图、狩猎图、三足鸟向日图,底下是富有神秘色彩的三足鸟向着太阳高高地仰着头颅。

    中间一幅是人们高举着刀剑和长矛,和猎物进行对抗和围捕。

    狩猎场景非常写实,猎人与动物激烈地搏斗着,猎虎、猎鹿就像是真实的场景一样,画得极其生动,猎人正在驱使着猎犬,追逐一头奔鹿。猎犬不顾一切冲向自己的猎物,似在嚎叫。奔鹿仓皇逃跑,神态十分逼真。上面一幅中衣袖宽大的人物乘坐仙鹤临虚飞升,飘飘欲羽化而登仙。在三组图案之间,分别由几何菱形纹、蟠螭纹、云雷纹等纹饰间隔形成了七个部分组成的布满整个壶身的精美图案。

    整个壶身由下至上,似乎是整个战国时代各国逐猎争霸的缩影。

    青铜器的纹饰发展历程中,商代和周代初期纹样中几乎不见写实图像。

    大多都是神秘莫测的兽面纹,或抽象几何形纹饰占据主导地位,整体图像呈现出神秘的气息。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写实性的动物纹样才得以出现,进一步发展则有了狩猎等情节性的画面,人物生活形象开始在器物上出现。到了失蜡法的出现,青铜器工艺臻至大成。

    后世出土发现的曾侯乙尊盘,其精致复杂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让人惊叹于古人智慧实际上远超后人的想象。

    今夜的晚宴在乌桓看来,就是一场青铜器的盛宴。

    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昭示着大秦帝国的辉煌与强大。

    这里的每一件放在后世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乌桓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纹理,手掌上传来冰凉光滑的感觉。想起后世买票排队去参观展览,隔着玻璃罩,只能远观而不能亵渎,那时候碰一下都不行,但现在乌桓却要用它们大饱口福了。

    可能这也就是穿越的福利吧。

    正当乌桓感慨于古人的智慧时,他眼前的古人们已经准备应用他们的智慧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